蒙哥的統治
蒙哥即位時四十三歲,他是繼成吉思汗之後最傑出的蒙古大汗。蒙哥沈默寡言、不好侈靡和狂飲暴食,唯一的樂趣是打獵。他使劄撒和祖輩的戒律恢複其原來的嚴厲性。他是一位能幹的領袖和嚴厲而公正的管理者(他支付了他的前輩們簽字而未付款的大量票據),他是一位頭腦冷靜、有理智的政治家,是一名優秀的戰士。因此,他完全恢複了成吉思汗建立起來的強有力的國家。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沒有放棄他的種族特徵(他的繼承者忽必烈也是如此),他加強了行政管理機構,把蒙古帝國建設成為一個正規的大國。
在他統治初期,他對拔都的感恩(實際是拔都使他當上了皇帝)如果不是在法律上,那麽也是在事實上導致了一種權力的分裂,正如巴托爾德所指出的,實際上拔都由於握有這種權力在巴爾喀什湖以西地區內實行獨立統治。但拔都的去世(約1255年)又一次使蒙哥成為蒙古世界的唯一強大的君主。各個兀魯思,或者說成吉思汗諸封地上的首領們認為他們有權享受免稅權,或者是與中央政權的代理人一起分享國家的稅收。但蒙哥禁止了這些做法。顯然,如果他活得更長久些,或者如果他的繼承者繼續執行他的政策的話,那麽,蒙古帝國就不會分裂為中國、突厥斯坦、波斯、俄羅斯這四個汗國,而將繼續是一個比較統一的國家。
蒙哥是由信仰聶思托裏安教的母親、克烈部公主唆魯禾帖尼撫養大的,所以他信仰聶思托裏安教。他挑選了克烈部人、聶思托裏安教徒孛魯合為丞相。但是,他也傾向於佛教和道教。在1251-1252年間,他任命一位道教首領和佛教國師作他的貼身隨從,前者是李志常道士,後者是「來自西土的」那摩喇嘛。最初,李志常最得蒙哥恩寵。1255年,蒙哥出席了在和林舉行的、佛教僧侶那摩和一些道士們展開的辯論會。1256年,在哈拉和林他的宮中舉行了一次佛教會議。他對盧布魯克說:「一切宗教猶如手的五指。」但對佛教徒他說:「佛門如掌,餘皆如指。」確實,特別是在1255年辯論會之後,會上道士們被指控傳佈偽經,歪曲佛教起源。在長期保持道士與佛教徒之間的平衡之後,蒙哥最終好像稍微傾向於支持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