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在銀河係的數十億顆恒星當中,15%可能具有太陽係的“雙胞胎”。
這項研究是建立在對擁有氣態巨行星的恒星調查基礎之上。氣態巨行星類似于木星和土星,距其恒星十分遙遠。正如太陽係中的情況一樣,這些恒星與其氣態巨行星相距遙遠,從而產生了岩質行星在恒星適居帶“茁壯成長”的廣闊空間。液態水可以存在于恒星的適居帶。這一結論增大了銀河係內擁有類似地球的行星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可能性。
未參與最新研究的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天文學家黛博拉-費舍爾(Debra Fischer)指出:“在尋找行星努力的頭十年,我們感到有點擔心——其他星係看上去與太陽係截然不同。最新研究將打消我們的疑慮,原來銀河係中存在大量太陽係的‘雙胞胎’。這一數據確實鞏固了有關宇宙中擁有很多像地球一樣宜居星球的理論。”
天文學家認為,氣態巨行星通常形成于距其恒星很遠的地方,而像地球一樣的岩質行星則形成于距其恒星更近的地方。不過,天文學家指出,在一些恒星係,氣態巨行星會向內移動,影響更小的行星偏離其運行軌道,或是完全摧毀岩質星球。與此同時,像太陽係恒星一樣的恒星係則在穩定的外層軌道擁有氣態巨行星。
領導實施這項研究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安迪-古爾德說:“在這些恒星係中,存在可供類地行星成長、不被甩出其軌道的空間。”此外,天文學家對木星的研究表明,處于外層的氣態巨行星可以起到“引力盾牌”的作用,保護裏面的岩質星球及其上面的潛在生命形式不會遭受頻繁的小行星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