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是中芯國際,但是由於受限於光刻機,一直到現在都未能完成7nm及以下晶片的量產。
根據梁孟松博士此前在辭職信中的透露,中芯國際已經完成7nm技術開發,預計今年4月份即可實現風險量產。此外,5nm和3nm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八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簡單來說,只要ASML公司的EUV光刻機到位,那麼中芯國際的晶片製程技術就能迎來突飛猛進,5nm,3nm都不再是問題。
不過我們都知道,目前全大陸就一台高端EUV光刻機,並且還被已經「爛尾」的弘芯半導體抵押給了武漢農商行,所以與其等EUV光刻機到位,還不如另闢蹊徑,想辦法繞開光刻機。
而就在近日,中國科研團隊發布新成果,可編程光量子晶片問世,是不是可以不用光刻機了?
繞開光刻機?
根據新華社2月28日最新消息,由中國科研人員主導的國際團隊在美國《科學進展》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中提到團隊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可編程光量子晶片,該晶片採用矽基集成光學技術,有望應用在數據搜索、模式識別等領域。
據悉,該新型光量子晶片的主導團隊是國防科技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山大學、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中國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同時也有部分外國科研人員參與其中。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新型光量子晶片雖然也是採用微納加工工藝,但是主要是在單個晶片上集成大量光量子器件,由於生產原理上的不同,所以可以繞開光刻機的限制。
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旦量子晶片成功商用,那麼我們就不用再去研究什麼7nm,5nm製程,晶片領域也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光刻機最終可能成為手機圈「大哥大」一樣的存在。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晶片,甚至於還要冒著巨大風險去嘗試還沒有人成功過的量子晶片?這裡舉一個現實世界中發生過的例子就明白了。
1993年,我國一艘名為「銀河號」的貨輪在海上突然失去方向,漂泊33天,造成巨大損失,經事後調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美國停用了GPS導航。
不過起初想法並不成熟,第一個方案是在GPS的框架下修建幾個地面站,並且將信號精度提升到軍用標準,這樣就可以滿足國內的定位要求了。但是很快就被否決,因為這不過是在美國GPS現有框架下的修修補補,如果漂亮國再次停用GPS,那麼我們也毫無辦法。
隨後提出了第二套方案,由於國內相關技術落後,於是便和歐洲合作,一起搞了一個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統,但是好幾個億的資金投入下去才發現,核心技術始終掌握在歐洲各國手中,他們根本不願意讓我們接觸。
至此大家才明白,類似這種國之重器一般的技術是指望不上國際合作的,於是這才有了第三套方案,也就是如今的北斗導航系統。
即便再難,再沒有基礎,我們也只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自己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晶片的原因,曾經的北斗導航系統如此,如今的晶片半導體也是如此。
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目前在晶片製造領域我國是落後於國際頂尖水平的,高端光刻機的封鎖也確實打在了我國晶片產業的七寸上,但是我們就能因此不再做晶片嗎?
答案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2月26日清華大學團隊研究出了一種比現有EUV光刻機性能更好的EUV光源,解決了高端光刻機中最核心的光源「卡脖子」問題;如今中國科研團隊又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可編程光量子晶片,有望繞開光刻機開啟晶片領域新時代。
正所謂,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我們一方面要在傳統光刻技術上追趕,一方面也要在量子晶片等新領域勇於嘗試。
按照現在的進度發展,相信不出三五年,我國在晶片領域,也能像北斗導航一樣實現完全自主!
https://inf.news/tech/1b4567b4a9cead4040dd49f5f9af4d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