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小傳
閻錫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永和堡的一個地主兼商業貸款者家庭里。閻錫山五歲喪母,寄居舅父家,由外祖母撫養成人。九歲入私塾,16歲隨父閻書堂(子明)到五台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商,經手貸款及金融業務。1900年,閻書堂的錢鋪倒閉,閻錫山隨父躲債流落太原。為了生計,閻錫山曾在裕盛店(客棧)當過店員。
1902年,閻錫山參加了山西武備學堂的招生考試,並被錄取。在接受了三年的初步軍事教育後,閻又於1904年被清政府選送日本學習陸軍。他先後在東京振武學校、弘前步兵第31聯隊和東京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了五年。
閻錫山在日本留學時,正值孫中山在日本倡導革命。遂由結識而加入中國同盟會。不久,閻錫山又遵照孫中山的指示,聯合同盟會中學習軍事的李烈鈞、程潛等28人成立鐵血丈夫團。辛亥革命時,他們大多是各省起義的主要軍事領導者。1907年,閻錫山遵孫中山之令,和友趙戴文由東京攜炸彈回山西布置革命工作。到上海時,得知海關檢查極嚴,閻錫山就將趙戴文所攜炸彈集於己身,並對趙說:“如被檢查出來,我一人擔之,你不可承認是與我同行之友。
檢查時,我站前列,你站後列。”趙戴文不解,問:“我站前列,你站後列如何?”閻答:“站後列有畏懼檢查之嫌,易被注視,仍以我站前列為宜。”果然,海關檢查人員檢查後列較為嚴格。閻錫山在度過這一難關後對趙說:“事到危難宜放膽,不可畏縮,畏縮易使人懷疑”。
1909年,閻錫山從日本畢業返國,初任山西陸軍小學教員,不久又應清庭朝考,得中舉人。回晉後,任山西陸軍第二標教官,翌年任第二標標統。閻錫山一面致力於訓練新軍,培植幹部﹔一面成立“俱樂部”,結交革命黨人,宣傳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紛起響應。消息傳到山西後,太原和晉南,晉北的革命黨人積極準備發動起義,山西巡撫陸鐘琦看到這種情勢,大為惶駭,立即調動兵馬加強防備。10月25日,陸鐘琦又在太原召集軍政大員會議,決定將分駐各地的巡防隊調集省城,鎮懾太原。將熱心革命士兵比較多的黃國梁部調離太原,以防意外。
這次會議,閻錫山也參加了,了解內情。會後,他立即召集黃國梁、溫壽泉、趙戴文等革命黨人召開秘密會議,研究對策。以時機緊迫,提出兩項辦法:一為遵令調拔,領到子彈後即將軍隊開往韓後嶺,伺機返回太原,舉行起義﹔二為不離開太原,領到子彈後即發動起義。最後決定採取第二項辦法。
10月29日(農歷九月初八),太原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攻占巡撫署,擊斃巡撫陸鐘琦,取得勝利。在太原起義成功當天,為籌商大計,推舉領導人,組織領導機構。閻錫山、溫壽泉、張樹幟、姚以價等起義領導人在咨議局舉行了緊急會議,陸軍督練公所總辦姚鴻法等人也應邀參加。會前,同盟會的閻錫山、溫壽泉、張樹幟等曾在閻的標本部開會,商討過都督人選。閻主張選姚鴻法為大都督,理由是:一、姚鴻法原任四十三混成協協統,是原來的直接長官,辦事較方便﹔二、如起義失敗,姚的父親任清庭陸軍部侍郎,事情好緩和。大家一致同意,並推溫壽泉與姚接洽,但姚堅辭不允。溫回報後,大家由主張選閻為大都督。選舉大會由咨議局長梁善濟主持。閻錫山、溫壽泉相繼講話說:“清政黑暗,專制已久,國是日非,民不聊生。現在武漢、西安已經起義,震動全國。良機難得,不可失去,因有這次山西起義”。姚以價在會議上強調他雖不是同盟會員,但是漢人,“驅除韃虜,建立民國,責無旁貸。”演說完畢,就發毫都督。選舉中,張樹幟發覺有選立憲派首領梁善濟的傾向,便立持手槍跳到主席台上,將梁善濟擠到身後,大聲號召說:“應當推選閻錫山為大都督,大家一齊舉手!”議員在驚愕中,相顧舉手,一致通過。粱善濟見勢不佳,從後門離開會場。張樹幟又大聲號召說:“應當推選溫壽泉為副都督。”大家也一致通過。這樣,閻錫山就當上了山西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