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戴笠形盔的元順帝,這種皮制笠形盔沒有防護功能,作為常服涼帽使用
蒙元的殘暴統治在持續九十多年後終於引發了漢族的大規模反抗,兩淮地區崛起的紅巾軍在朱元璋帶領下推翻了元朝,恢復漢家衣冠,在這個時期,明軍頭盔呈現出多元化特色,一部分承襲蒙元,一部分模仿宋制。
明軍頭盔蒙元盔型共有笠形盔與缽胄兩種:
首先是笠形盔,明軍稱為“明鐵盔”,民間又喚“帽兒盔”,由纓槍、盔頂、盔體、頓項四大部分組成。

▲定陵出土明鐵盔

▲明軍一般制式明鐵盔
明代笠形盔與元代笠形盔有兩大區別:第一,為了留出發髻空間,盔體加高;第二,盔檐變平。
明鐵盔屬於明軍主要頭部裝備。 明成化四年兵仗局所監制記錄的盔型中各種四瓣、六瓣、八瓣明鐵盔占據了絕大多數。比如明定陵出土的神宗禦用明鐵盔頂飾金珠紅纓,由蓮臺與真武帝君像構成盔頂,盔體由飾有六丁六甲神的六瓣弧形鐵片構成,以六條盔脊連接。

▲出警入蹕圖中頭戴明鐵盔的錦衣衛大漢將軍
其次,缽胄也是明軍大量裝備使用的一種盔型。該盔與蒙元制式基本相同,由纓槍、盔頂、盔體、眉庇、頓項五大部分構成。明軍缽胄頓項分為左右後三片,而蒙元缽胄頓項為一體式帶護喉的風格,這是二者最大的差異。

▲明軍缽胄盔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