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清揭秘】毀在了咸豐的遺詔

【大清揭秘】毀在了咸豐的遺詔

咸豐帝可以說是生不逢時,當時是多事之秋,內憂外患,自己又沒有先祖的雄才偉略,再振朝綱。於是一生都抑鬱借酒消愁,沈溺於女色不能自拔,最後死在了承德避暑山莊。
在他彌留之際,親自委任了八位顧命大臣,同時賜「御賞」和「同道堂」兩方玉印於皇后鈕祜祿氏以及懿皇貴妃葉赫那拉氏。然而就是他這個看似極為周密的舉動,卻毀了大清的所有前程。

因為當時他考慮的是皇后無子,所以由貴妃的幼子來繼承大統,但是這樣一來的話勢必會出現皇后與母后專政間的矛盾。所以他才會在臨死之前做出那樣的安排,主要就是為了達到互相牽制的效果。但是誰也沒料到,他居然將自己的六弟奕訢給排除在了體制之外,如此一來就開啓了政局不穩定的先兆。

咸豐死後,八位顧命大臣深知身為皇子生母的西宮葉赫那拉氏潛在的政治危險,於是便採取了「抑西揚東」的策略。迫於這種形勢,西宮的慈禧太后不僅主動拉攏東宮的慈安太后,同時還聯合了恭親王奕訢,內外聯手直接就除掉了八位顧命大臣。如此一來,不僅雙方的性命都得以保全,而且政治生命也得以延續。
再後來,奕訢以議政王的名義開始主持朝政,實握相權;此時的慈禧太后又實握帝權,把持朝政,這樣的話就出現了帝、相、後三者並存的政體。有朋友肯定會說了三角形不是最穩固的嘛,是,這種三角政治格局既有臨時穩定的因素,但是從長遠來看,又使得清廷的高層具有一種不穩定的因素。


到了1865年,慈禧太后就以奕訢不守禮儀的名義,剝奪了他的議政王頭銜,收回了相權。後來慈安太后暴斃,慈禧得以一宮垂簾聽政,獨攬大權。為了進一步除去絆腳石,在中法戰爭打得正火熱之際,她又以奕訢用人不力為名,將其踢出了軍機處。
就這樣,沒有了任何牽制的慈禧更加無所顧忌了。雖說後來光緒大婚,慈禧歸政,表面上看光緒是一國之首,但依舊名不符實。


再後來慈禧太后病死,在其臨死前,又命溥儀之父載灃攝政監國,光緒帝的遺孀隆裕為太后。這個格局與當年咸豐帝死前所立的遺囑何其相似。

在載灃攝政期間,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將所有的滿族權貴集權於內,將漢族的官僚則全部排除在外。如此一來,滿漢統治階層的矛盾日漸激化,滿漢合作的局面開始出現了重大裂痕,且難以縫合。針對這種情況,漢族的官僚為了自身的利益,開始了為立憲運動推波助瀾。

當年咸豐為了扶持大清這座大廈不倒,始起用漢族官僚集團。然而在臨死前卻搞出了一個贊襄大臣和皇太后共同輔佐幼帝的政治體制,結果出現了一個帝、相、後並存的局面。後來慈禧一人獨攬大權,看似權力穩固,實則更加腐敗,躲過了初一的太平革命,但終究沒躲過十五的列強入侵。






後來以載灃為首的滿族親貴在把控中央集權問題上,又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且輸得是血本無歸,最後倒是便宜了袁世凱,成了一時間最大的贏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