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貝加爾湖是怎樣被割讓的——《中俄布連斯奇條約》

貝加爾湖是怎樣被割讓的——《中俄布連斯奇條約》


包括貝加爾湖一帶在內的蒙古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匈奴族就在這裡建立了強盛的奴隸制國家,至三國、北魏、周隋時,鮮卑、柔然、突厥繼起,領有其地。 唐朝打敗了突厥,在此置官設治,建立了安北都護府。 遼金時代,原住在額爾古納河的蒙古部逐步西遷,成吉思汗崛起于此,統一漠北,進行遠征,建立了蒙古帝國,大漠以北、貝加爾湖一帶歸元朝嶺北行省管轄。 明時歸蒙古的瓦剌部和韃靼部,明末又成喀爾喀蒙古的轄境。 喀爾喀蒙古分為土謝圖汗、車臣汗、劄薩克圖汗三部,和清朝早就建立起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 一六三八年(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喀爾喀三汗正式臣服于清,向清政府獻九白之貢ヾ。

沙俄在侵略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的同時,也向蒙古地區侵略,俄軍在烏丁斯克、色楞格斯克(楚庫柏興)、尼布楚建立城堡,奴役和鎮壓當地的布利亞特人、喀爾喀人。 蒙古領袖土謝圖汗等曾派使者至莫斯科,向沙皇要求停止入侵,但俄國置之不理,蒙古軍民忍無可忍,進行反抗。 一六八八年(康熙二十七年)沙俄勾結並支援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夾擊並打敗喀爾喀蒙古,喀爾喀遭到巨大的損失,紛紛南遷。 俄軍趁火打劫,大批出動,向南進攻,蠶食我國的北部疆土。 就象一位俄國歷史學者所說:「色楞格斯克哥薩克...... 成功地奪取了色楞格斯克以南相當遠的一塊地方。 他們首先派出宿營兵進行佔領,然後設立哨所,利用這種辦法預先規定了今天色楞格斯克的邊界線。 這條邊界線不過是將實際佔領在法律上鞏固起來而已,這是哥薩克對國家的一項功績」ゝ。

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一方面由於《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兩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俄國商隊頻繁地前來北京,銷售大量毛皮,又從中國運出大批絲織品、布匹、藥材。 俄商所獲利潤很大,例如一七○五——一七○九年,由彼得·庫狄雅柯夫率領的商隊,據說獲利高達二十七萬盧布;另一方面俄國哥薩克不斷侵入蒙古,擄掠人口,劫奪牛羊,在中國的土地上建屋蓋房,設立據點,中俄中段邊界的形勢,日益緊張。 清政府不斷向俄國提出抗議,要求迅速劃定中段邊界,但俄國政府置若罔聞。 一七一七年(康熙五十六年)康熙指出:「因定議喀爾喀事,曾行文于察罕汗(即沙皇),今十餘年,未嘗回文」ヾ。 由於沙俄對中國蒙古地區的入侵騷擾越來越嚴重,清政府決定于一七一八年起,暫停貿易。

一七二○年(康熙五十九年),俄國政府所派特使伊茲瑪依洛夫來到北京,交涉恢復中俄之間的貿易。 伊茲瑪依洛夫受命要為俄國取得廣泛的商業和政治利益,謀求和中國締結「自由通商條約」。 這個使團在北京停留三個多月,康熙接見了十多次,再三向使團表明中國方面的和平意願。 康熙說:「朕始終欲與貴國皇帝陛下保持鞏固之和平。 且我兩國豈有必爭之理乎? …… 兩國皆有許多土地,戰爭究于兩國有何利益」ゝ,希望劃定中俄兩國在蒙古地區的邊界,以保持邊界安定。 但伊茲瑪依洛夫避而不談,劃界問題繼續拖延下去。 伊茲瑪依洛夫使團回國時,清政府允許使團秘書郎克留在北京。 郎克留京期間,明目張膽地進行間諜活動。 同時,俄國在我西北地方進行侵略顛覆活動,妄圖誘迫準噶爾部領袖策旺阿拉布坦「臣服」于俄國,清政府獲知這個消息,實在無可忍耐,又于一七二二年宣佈停止中俄貿易,並令郎克離開北京,中俄關係又趨緊張。 一七二二年康熙去世,雍正即位。 一七二五年彼得一世亦病死,其妻葉卡捷琳娜一世根據彼得生前意圖,于一七二五年(雍正三年)派出薩瓦·符拉迪斯拉維奇為使華全權公使到中國來談判貿易和邊界問題。 臨出發前,沙皇政府給薩瓦的訓令中指示必須要中國讓出「外貝加爾區、烏丁斯克、色楞格斯克以及尼布楚等地」;「若中國人對俄羅斯絕對需要的地方堅持不讓,特派使節對此切勿稍加遷就」ゞ。

薩瓦帶了一批測繪人員、東正教傳教士,另外還帶了一千五百人的武裝部隊,由在準噶爾部活動過多年的巴赫爾茲上校率領。 一七二六年(雍正四年)薩瓦到達中國邊境,給在北京的耶穌會傳教士巴多明寫了一封密信,「請求他在情報方面予以協助。 」ヾ經巴多明的拉線,薩瓦收買了大學士馬齊,竊取了中國政府和談判代表團內部的大量機密情報,使中國方面處於極其被動和不利的地位。 一七二六年(雍正四年)十一月,薩瓦到北京祝賀雍正登基並和中國政府舉行談判。 中國方面參加談判的有吏部尚書察畢那,理藩院尚書特古忒,兵部侍郎圖理琛。 北京談判沒有達成具體協定,只是討論了一般原則,並商定在波爾河繼續舉行邊界談判。 在談判過程中,馬齊把清政府的決策和意圖透露給了薩瓦,這就給俄國方面種種可乘之機。 薩瓦向俄國政府報告:「事情看來是很順利的,中國皇帝熱望和平」,「康熙時代的老臣們已被不稱職的年青人取代。 ”ゝ

但是,儘管如此,薩瓦也看到,當時中國也還有力量收復失地,所以他建議盡速加強佔領區的據點,「在邊境上增加沙皇陛下的兵力」,「希望用威脅或其他手段,使其為沙皇陛下的最高利益服務。 」ゞ 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六月,勘界會議在波爾河畔舉行。 中國方面的談判代表是隆科多和圖理琛。 當時雍正已決定清除隆科多,可是卻讓他去主持邊界談判,而事先又說:「若心懷叵測,思欲僨事,所定邊界,不合機宜...... 朕必將伊治罪。 」々再加喀爾喀蒙古內部又隱藏著一個被沙俄收買了的噶爾丹台吉,向俄方透露許多機密消息,因而中國代表團的工作十分困難。 在談判初期,隆科多的態度比較堅決,拒絕俄國方面的無理要求。 薩瓦通過馬齊,十分瞭解清朝政府的內情,就命令巴赫爾茲搶佔戰略要地,擺開戰鬥陣勢,公然以武力威脅中國,並揚言:「俄國在歐洲的戰爭已結束,現在可以把它的注意力集中于另一方面的邊界了。 」ヾ八月初,雍正下令,以隆科多「不實心效力,則留伊在彼,反致妄行攪擾,毫無裨益」ゝ,撤銷了他的職務,另派多羅郡王和碩和額駙策淩、伯四格會同圖理琛繼續進行談判。 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團接受了俄方的全部要求,把恰克圖以北的大片領土讓給了俄國。 同年八月三十一日簽訂了《中俄布連斯奇條約》。 薩瓦不等邊界正式劃定,就在恰克圖修築要塞,又在各處布兵設防,任意佔領中國的領土。

TOP


貝加爾湖是亞歐大陸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 沿著寬闊的柏油路從伊爾庫茨克彎彎曲曲地穿過丘陵,古老的鄉村,現代的建築物,在不遠處展現出寬闊的安加拉河,突然,目之所及,驚訝之余,你可發現一大片平靜、蔚藍的水面,這便是西伯利亞的珍珠——貝加爾湖。
在我國古書上,這裡稱為「北海」,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主要活動地區,漢代蘇武牧羊的故事即發生在此處。 「貝加爾」一詞源于布裡亞特語,意為「天然之海」。 它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輪明月鑲嵌在西伯利亞南緣。 長636km,相當於從莫斯科到聖彼德堡之間的距離,平均寬48km,最寬處79.4km,面積達31500km2。
貝加爾湖湖水源于色棱格河等大大小小336條河流,來水極端豐富。 湖水由安加拉河流出,河水十分湍急,湖水從其寬闊的石子河床上迅疾流逝,一路向北奔向葉尼塞河,最終匯入北冰洋。
貝加爾湖湖中有島嶼27個,最大的是奧利洪島,面積約730km2。 湖水結冰期長達5個多月,湖濱夏季氣溫比周圍地區約低6℃,冬季約高11℃,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

TOP

簽約後,中俄雙方派出界務官,勘分了中俄中段的整個邊界,設置了界標。 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十月二十三日,訂立《阿巴哈依圖界約》,確定了從恰克圖向東至額爾古納河的邊界;十一月七日,訂立《色楞額界約》,確定了從恰克圖向西至沙賓達巴哈的邊界。 中俄雙方在北京和波爾河畔談判的基礎上,又在一七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簽訂了《中俄恰克圖條約》。 這項條約是確認前此各項條款的總條約,規定了中俄在政治、經濟、貿易、宗教各方面的相互關係。 條約共十一款,確認了《布連斯奇條約》規定的中俄邊界:以恰克圖和鄂爾懷圖山之間的鄂博作為兩國邊界起點,東至額爾古納河,西至沙畢納伊嶺(即沙賓達巴哈),以南歸中國,以北歸俄國;重申「烏第河及該處其他河流既不能議,仍保留原狀」,雙方均不得佔據這一地區。 《恰克圖條約》規定俄商每三年可來北京一次,人數不得超過二百,此外可以在尼布楚、恰克圖通商。 條約還規定俄國可以派東正教教士三人來北京,同時中國方面接受俄國學生來北京學習中國語文。

《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對俄國十分有利。 條約簽訂後,薩瓦在給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奏摺中說:通過條約,「不僅使中國在邊境上割讓有利之地帶,且從未屬於俄者,亦獲而領有之」ヾ,俄國使團的其他官員的證詞中說:條約對俄國「極其有利」,「現今俄國人在所有縣份深入蒙古境內達數日行程,某些地方甚至達數星期行程之遠,目前已在這些地方順利地豎立界碑,邊界的劃分,使俄羅斯帝國的國土擴大了」ゝ。 沙皇政府對薩瓦出使的成功十分滿意,任命薩瓦為樞密院大臣,並授予他聖亞歷山大勳章級的爵士頭銜。

注釋:

ヾ張穆:《蒙古遊牧記》卷七,「崇德三年,三汗並遣使來朝,定歲貢」。 下注:「三汗各貢白馬八、白駝一,謂之九白之貢,歲以為常」。ゝ瓦西裡耶夫:《外貝加爾哥薩克史綱》,第二卷,第五頁。ヾ《清實錄》康熙朝,卷二七三,第六頁。 ゝ王之相、劉澤榮編譯:《故宮俄文史料》第十頁。ゞ加恩:《早期中俄關係史》第一一一頁。ヾ加恩:《早期中俄關係史》,第一一四頁。同上書,第一一六頁。同上書,第一九七頁。々《東華錄》雍正朝,卷八。ヾ加恩:《早期中俄關係史》第一一八頁。ゝ《清實錄》雍正朝,卷五十八。ヾ加恩:《早期中俄關係史》第一二二頁。ゝ班蒂什—卡緬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資料彙編》第三四四頁。ゞ馬克思:《希臘人暴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第一四二頁。ヾ塞比斯:《耶穌會士徐日升關於中俄尼布楚談判的日記》第三十頁。ゝ圖理琛:《異域錄》。ヾ巴托爾德:《歐洲和俄國的東方研究史》第二七一頁。ヾ布納科夫:《十九世紀前期的俄中關係》,轉引《沙俄侵華史》第一卷,第二六七頁。 ゝ同上書,第二七三頁。ゞ格列勃夫:《北京東正教傳教士團的外交職能》,轉引《沙俄侵華史》,第一卷,第二六九頁。々巴布科夫:《我在西西伯利亞服務的回憶》,一九一二年彼得堡俄文版,第一二七頁。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