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紀(唐朝),西域吐蕃的松贊幹布成為第三十三代贊普(最高領袖)後,遷都邏些(即今拉薩),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權,並築建布達拉宮為王宮。
布達拉宮的白宮
在當時,修建布達拉宮的工程相當浩大,單是城牆便有三道之多,當中更有上千座宮室。松贊幹布在此劃分行政區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號令群臣,施政於整個吐蕃帝國。布達拉宮成為吐蕃王朝統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顯赫。
布達拉宮
雖然,隨著公元九世紀吐蕃王朝解體,布達拉宮遭冷落。但在公元1642年,五世達賴喇嘛將拉薩再度成為西藏政治、宗教、文化、經濟的中心首府城,並重建重建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號稱「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宮殿佈局、土木工程、金屬冶煉、繪畫、雕刻等方面均聞名於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築藝術的成就。
布達拉宮內的佛像
經過13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布達拉宮形成了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紅宮高達115.703米,具有宮殿、靈塔殿、大殿、佛殿、經堂、重要職能機構辦公處、曾官學校、宿舍、庭院、回廊等諸多功能的巨型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