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真正史實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這幾句出自狂狷瘋癲的唐寅、唐伯虎的一首晚年所作的七言古詩。我們不少人都透過1990年代一套著名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而知道唐伯虎是誰,電視劇情也由頭笑到落尾。但史實上他的一生卻相當坎坷奇特。
被形容為中國明代的藝術大師、畫家、書法家、文學家的唐伯虎,從小就是個人盡皆知的天才,20多歲才出門考試,但當即就拿了鄉試第一名。但是,當他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時,牽涉了會試洩題案而被革黜,結果妻子改嫁,及後遊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那一場會試,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的才子唐伯虎,究竟有何作弊動機?哪怕沒有連中三元,憑他實力,科舉考試還不至於落榜。那這場科舉舞弊案中,究竟藏著甚麼隱情?
唐伯虎赴京趕考在途中,認識間接改變他一生、一同赴考的江陰巨富徐經(即是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組父)。抵達京城後,唐伯虎陪著徐經遍訪京城名流,結識上流社會,巴結權貴,包括當屆主考官程敏政。
大學士程敏政本是明代飽學之士,他這次出的考題有些怪癖,其中一條典故很多人聞所未聞,很多人無法作答。副主考李東陽對程敏政說,這次題目太難,絕大多數考生都難以切題,只有一張卷子不僅切題且文筆優雅。據指,程敏政一聽,就說:「這八成就是唐寅的卷。」
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於是,有人舉報程敏政受了賄,泄了題。據《明孝宗實錄》記載,華昶參奏稱,程敏政事先洩題給徐經、唐寅,要求暫緩放榜。明孝宗即要求當時會試官李東陽覆查,李東陽回報稱程挑中試卷中沒有徐唐二人的卷,華昶即因有誣告之嫌,送錦衣衛鎮撫司查問。但當時程敏政、徐經、唐寅都已經在獄中。
然而,程敏政之所以說一句「這八成就是唐寅的卷子」,事出有因。原來,唐伯虎中解元之時的主考官梁儲,非常欣賞唐寅的文章,他把唐伯虎的文章帶回京城給程敏政看了,也十分欣賞唐伯虎的文才。唐伯虎在獄中飽受了皮肉之苦。而徐經未能挺住酷刑被屈打成招,「敏政嘗受其金幣」,得到考題後泄露給唐伯虎。雖然他又遭拷問後才坦承是誣指,案件實情沒有舞弊現象,但仍將程敏政、徐經、唐寅三人治罪。唐寅也從此絕意仕途。
《明史》在寫這宗(懷疑)舞弊案時是這樣:「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大意是有人說主考官程敏之所以造此劫難,是因為傅瀚想奪取程敏的位置,於是命令言官華昶上奏誣告,這些事應為秘密,所以沒人說得清楚。唐伯虎當時為清白飽學之士,博古通今,是明朝不世出的奇才,卻因為某些幾乎沒有關係的權臣以及政治鬥爭,白白葬送前途。
唐伯虎在案後,帶着隨身僅剩的銀兩遊覽廬山、洞庭,一年後才回歸故里蘇州,受盡了鄙夷唾棄,不久夫妻失和。仕途的失意以及婚姻的破碎,讓唐伯虎性情大變。
這名落拓不羈、風流倜儻的科場失意者,卻為詩、書、畫俱佳的曠代逸才,一生創作大量優秀作品,其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而「別人笑我太瘋癲」的《桃花庵歌》,也許滲透出他看破紅塵、洒脫不羈、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