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秦帝國最後王牌精銳 劉邦吸收助得天下

秦帝國最後王牌精銳 劉邦吸收助得天下

漢軍多得吸收秦國中央軍精銳,否則劉邦不可能勝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史上名聲極高,當年鉅鹿之戰以三萬人戰勝三十萬人。到了彭城之戰,也是三萬人,打贏劉邦五十萬諸侯聯軍,劉邦差點保不住命。但到最後他最終四面楚歌烏江自刎告終,屍體還被呂馬童、王翳、楊喜、楊武、呂勝五人瓜分。

劉邦為甚麼最終能夠戰勝項羽,除了韓信的加入是重點,而瓜分項羽屍體的五人也不能忽視,因為他們五人都有共通點,就是都是秦朝舊將,是秦朝的內史部隊,背後代表的是原秦軍的精銳部隊,他們都是劉邦勝利的關鍵,否則劉邦不可能戰勝項羽。

當年,大秦武功強大,他們滅掉六國,北逐匈奴、南掃百越,戰鬥力驚人。據了解,秦帝國的軍隊分為兩個部分:中央軍和地方軍,秦國以中央軍為主力,分為南部軍、北部軍、中部軍和內史部隊。

南部軍就是橫掃百越後駐紮在了百的部隊。當秦末之亂爆發,駐防嶺南南部軍採取安土保民政策,封鎖五嶺邊界,斷絕與北部地區的交通,幾乎沒有介入戰爭。後來,南部軍統帥趙佗宣布獨立,建立了南越國。支撐南越獨立建國的基本軍事力量就是南部軍。

至於北部軍,就是北去匈奴的部隊,後來由蒙恬統帥,不過公子扶蘇去世,蒙恬被殺後,這支部隊在王離統領下,內調平亂,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另外中部軍則是由章邯帶領軍團,在秦末新組建,數量在二十餘萬左右,除了章邯,知名將領有司馬欣和董翳。這支由戰俘組成的中部軍戰鬥力普通,後來跟著章邯投降項羽,終被項羽全部坑殺。

所以,在秦國中央四大軍圑中,最有實力的是北部軍、南部軍和內史部隊,當北部軍全軍覆沒、南部軍獨立了,關鍵就剩下內史部隊,成為秦帝國最後一支王牌部隊。這支部隊就是拱衛秦帝國京師地區,行政上稱為「內史」。當秦末天下動亂時,出事的主要是秦國以外的「征服區」,即六國舊地,舊秦國本土地區一直非常穩定,沒有任何反叛和動亂,就是因為精銳主力內史部隊的駐守,維繫首都安全。

據了解,內史部隊主要有三支,分別為「郎中令軍」、「衛尉軍」和「中尉軍」。「衛尉軍」負責首都鹹陽內外各個宮城進出以及宮城內的保衛,人數大概兩萬。「中尉軍」為首都地區衛戍部隊,由中尉統領,人數大概五萬,一支精銳的野戰部隊。秦帝國的「內史部隊」大概有七八萬人,很具實力。

秦末天下大亂,他們一直負責保衛京城,也沒有捲入關東地區的戰事,不過這支軍隊,在朝政混亂時沒有發揮餘地,依然沒能阻止劉邦攻入。劉邦進入鹹陽後,「和平接管」秦國政府和秦國本土,秦京師軍各部也被接管,成為劉邦軍的一部分。後來,實力更強的項羽來到關中,劉邦只能拱手相讓,將所接管的秦國政權全部交出,秦內史部隊也交由項羽處置。

項羽分封天下後,舊秦國的關中地區被分為雍國、塞國和翟國,史稱「三秦」,秦京師軍被編入三秦的軍隊。劉邦還定三秦後,部隊又重新歸順到劉邦麾下。當劉邦確定以舊秦國為根基,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隨著戰爭持續、徵兵制執行,舊秦軍將士、舊秦國本土出身的秦人,都加入漢軍,成為漢軍主要兵源,甚至主力。

彭城之戰後,慘敗的劉邦汲取教訓,將原來的秦朝內史部隊全部抽了出來,組建了灌嬰騎兵軍團,灌嬰將部隊當年雄風充分發揮,屢建奇功,成為漢軍精銳機動部隊。到了垓下之戰,圍戰項羽就是這支部隊,後來還瓜分項羽屍體。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理清,秦亡後軍隊的分佈,精華被劉邦吸收後,靠他們來奪取天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