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

在清朝眼中視為動亂,到了民初,肯定他們的聲音慢慢成為主流。

古代封建社會,低下階層不時被管治者壓迫,千百年來不時有農民起義,但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但起義的發生,不會因為失敗而失去了意義,例如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卻導致辛亥革命,到了取代清朝的國民政府,1920年代時,還特意頒布一個特殊法令,如有污衊太平軍者,判處徒刑。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

重溫歷史,太平天國革命過程包括八個部分:金田起義、永安建制、突圍北上、定都天京、出師北伐、領軍西征、天京事變以及江浙保衛戰。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革命,同時也是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事年從1851年起,一共堅持長達14年,勢力擴展至17個省,有力打擊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以及外國侵略,更促進封建社會崩潰。它阻止中國殖民化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重要一頁。因為,太平天國革命發生中國進入近代社會初期,在單純的農民戰爭背後,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國運動所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將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至頂峰。從形式上來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近半個世紀,不過當時人民受到太平天國的影響及鼓舞,對封建王朝的鬥爭並沒停止,直至半個世紀後爆發辛亥革命。

對於歷史來說,太平天國運動有不少劃時代的影響,但站在清王朝來說,太平天國運動無疑就是作亂,因此整個清王朝時期,太平天國的評價無一例外,全都是負面。太平軍在清王朝的眼中,通常被稱為「粵匪」、「發逆」等。

然而到了民初,肯定太平天國聲音越來越大,特別隨著1924年馮玉祥帶兵進入北京,發動北京政變,逼使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後正式覆滅後,更成為社會上的主流。例如孫中山在年輕時就自命為「洪秀全第二」,黃興也曾說過「我的革命動機,是在少時閱讀太平天國雜史而起。」1930年杜冰坡《中華民族革命史》則說,由1851年金田起義到1925年孫中山逝世:「前後約八十年,純以民族革命為主眼」,基本結論是:「中國之種族革命,洪楊革命種其因,辛亥革命收其果。」由此可見,當時革命人們如何對太平天國的推崇備至。當然,在那個時候的曾國藩也是被認定為「漢奸」。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29年完成北伐戰爭,統一全國後,為首的蔣介石非常關心歷史,他指出要教育年輕人有正確的歷史觀以及民族意識,因此對有關部門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刻為太平天國正名,以此告慰一直崇拜天王洪秀全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天之靈,同時也是為當年為推翻封建主義的農民們「正名」。

同年,南京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就《禁止誣衊太平天國案》函請內政部以及教育部參考酌辦,並且不久後便正式出台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

此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就禁止大眾在一切的書籍或是雜誌、報刊以及教材和讀物上,攻擊太平天國與太平軍,並且還將北洋軍閥以及滿清時代的各種辱罵太平天國的文字資料,全部都不漏查禁。還將太平天國運動正名為「民族解放運動」,太平軍再不被罵成「長毛粵匪」,膽敢出言不遜者,就被依據《禁止誣衊太平天國案》中的規定,判處相應刑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