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發生於西漢初年,漢景帝執政的時期。最終景帝成功平亂,令中央皇權大大加強。
漢文帝時,大夫賈誼開始感到漢室受同姓藩國的威脅,於是開始逐步削弱諸侯勢力。景帝初年,晁錯向漢景帝建議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削藩政策,景帝聽從,引起那些早已心懷不滿的諸侯王們的反抗,尤其是吳王劉濞。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當時以吳王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不滿朝廷實行削藩政策,剝奪地方諸侯權力,興兵起來反抗。另外,吳王劉濞,與景帝還有私怨,因為景帝還是皇太子時,曾用棋盤打死了他的兒子劉賢。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首的七國藩王叛變,七國是指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菑川。他們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口號,最後迫使景帝在壓力下腰斬了晁錯。
不過,這仍未平息七國之亂與劉濞篡位的野心。最後,朝廷派遣太尉周亞夫為帥,將之擊敗。劉濞兵敗後投奔東甌國,漢廷派密使遊說東甌王殺劉濞以贖窩藏之罪。
最終,景帝用了3個月的時間,便剿滅了七國之亂,景帝於是藉機削弱諸侯國領土、把諸侯任免官吏的權利收回,自此,諸侯名義上是封君,但已失去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