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伍子胥
春秋時代的伍子胥,全家世代都是楚國的忠良,深受重用,但好景不常,遇上了昏君楚平王。
周景王十六年,楚平王是發動兵變推翻楚靈王、子干即位,登上王位。楚平王寵信奸臣費無忌,聽信讒言,並下令殺死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同時又派人騙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上朝,以斬草除根。
伍尚明知此行有殺身之禍,但他為人忠實,仍然聽從楚平王的命令,並囑咐伍子胥要逃離楚國,為他們報仇。伍奢和伍尚被殺後,伍子胥幾經艱辛,逃離了楚國,到了吳國。
到了吳國後,伍子胥結交了專諸與要離,發動政變,刺殺了吳王僚,並協助公子光成為吳王闔閭,並成為闔閭的重臣。更重要的是,他要籌劃其復仇大計,以報殺父殺兄之仇。
十多年後,吳國養兵多時,吳王闔閭便率伍子胥等人大舉伐楚,佔領了楚國的都城郢。那時平王已死,繼位的楚昭王逃亡至隨國,史稱柏舉之戰。伍子胥深深不憤,於是前去挖掘楚平王的墓,並拿出屍體來打屍三百多下。
據《史記》記載,伍子胥的老朋友申包胥,看到伍子胥這麼狠心,忍不住寫信責備他報仇的手段太過狠毒。伍子胥的回信:「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思是,我活在人世間的日子也不長了,就像是一個行路的人,天色已經很晚了,而路途卻還很遙遠,情急之下,做出了違背常理的事情。
此後,人們會用成語「日暮途遠」比喻一個人處在窘迫的境地之中,沒有一點辦法;成語「倒行逆施」,則是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