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首例病患到制定周密治疫章程,港府僅用了一天。
疫症侵襲人類,從古至今都有發生。縱觀人類發展歷程,大部分內容都是人類與瘟疫鬥爭。歐洲中世紀「黑死病」人盡皆知,文獻齊全悠久的中國,幾千年來古人留下的文獻記載,諸如天花、鼠疫、白喉、霍亂、傷寒、肺病、瘧疾等疫症,都曾侵襲過中國。
1348年佛羅倫斯「黑死病」瘟疫繪圖
也正是由於瘟疫與人類相伴發展,每當有疫情爆發,人們總從歷史中,找應對經驗及答案。從公開資料顯示,世界不少國家衛生部的文件,鼠疫都被列為第一號傳染病,是因為它在歷史上令人談之色變。在歷史上現過鼠疫大流行共有三次,分別為公元前6世紀、14世紀中葉、19世紀末到1930年代,範圍席捲亞洲、歐美及非洲,共一億多人死亡。當中19世紀末的香港,正是在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中遭重創的城市
按文獻資料顯示,自1894年5月10日起,香港居民出現怪病,主要症狀為腹股溝、腋窩、頸部等處淋巴結腫大,及發燒等。當時《申報》載:「香港華人,近得一病,時時身上發腫,不一日即斃。其病起於粵省及北海,近始蔓延而至,每日病者約三十人,死至十七八人。」
當局在鼠疫爆發的區域清潔衛生
香港為何突然被鼠疫攻擊。據追根溯源,源頭在雲南。澳洲大利亞學者費克光(Fisher, CarneyT.)在《中國歷史上的鼠疫》中,記載過多宗發生於18世紀中期雲南腺鼠疫的情形。據推斷自19世紀,外國鴉片大量湧入中國,帶動雲南居民種植鴉片,並在兩廣地區找到市場。受戰亂影響,廣東商人迫切開闢新交通路線,廣西北海重要性日益彰顯。1876年北海開埠,開設許多來往香港及海外路線,成為客貨運輸重要集散地,同時也加大疫情擴散風險。
當鼠疫疫情迅速蔓延,廣東南部的廉州、雷州和高州等在1890年以前已波及;1891年,鼠疫在距離廣州不到300公里的吳川縣流行;1892年4月,廣州爆發鼠疫,恩平、南海番禺等地亦受到波及…不久,香港就出現鼠疫患者。
當局在鼠疫爆發的區域清潔衛生
香港政府數據顯示,僅1894年,香港有2485人因鼠疫而死,而實際死亡人數更多。例如很多香港居民患病後,不願「客死他鄉」回廣東老家,部分在路上不治。期間,港人懼鼠疫若洪水猛獸,約8萬人先後逃離,幾乎佔當時總人口三分一,經濟因此蕭條。
此後多年,香港深受疫情困擾。由於當時未有治療鼠疫的特效藥,醫治鼠疫的抗生素如鍊黴素、四環素、氯黴素等要到1930-40年代才發明,最早的鼠疫疫苗都要1908年才有,這已是後話。
當局在鼠疫爆發的區域防疫
疫情肆虐,當時香港政府迅速採取應對。首先出台《香港治疫章程》,將疫情通告全港。其中關鍵內容為:在港患疫死亡者,屍骸須按照政府所定慎重埋葬;要通報患病及懷疑個案,更不得擅行遷徙;稽查疫症鄰近等地方,逐戶探查家居衛生,一旦屋內污穢,就會命人洗掃潔淨,灑藥水等等。
當局對鼠疫死亡人士遺體有特別處理
從發現首例病患到制定周密治疫章程,香港政府僅用了一天,反應迅速。從文件內容上看,有了明確指導及完備系統抗疫,對控制疫情意義重大。同時港府還重視危機爆發信息溝通,通過政府公告和各路媒體如《申報》,向社會發佈疫情消息。採取有效手段隔離醫治病患,著力破除謠言,消除大眾恐慌。
另一方面,香港當時實行隔離治療。由於當時香港醫院並沒有針對傳染病的病房,床位數量有限,患者人數太多,故香港政府下令將醫院船「海之家」(Hygeia)從昂船洲移至西環對開海面作專門醫院,強制鼠疫患者隔離治療,緩解醫院壓力(當時也有華人不信服西醫,流言四起,包括流傳醫生剖開孕婦肚子,挖出嬰兒眼睛製藥等等,令控制疫情受阻)。由於鼠疫傳播速度極快,香港醫護人員有限,壓力極大,港府多次向外埠請求援助,包括致電駐日之英國水師提督,延聘西醫來港,以抑止疫情進一步蔓延。
當年於堅尼地城由玻璃廠改成的中醫疫症醫院
此外,港政還及時封鎖疫區,主動搜查隱藏患者。觀察可疑病人,暫時未能確診的患者由士兵看管。同時,各部門還著手對疫區消毒清潔,當人手短缺時,港府從部隊調來幾百名士兵協助。凡此種種,令疫區環境迅速改善,有效切斷傳染途徑,為最終控制疫情起到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