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文學概況
蒙古民族文學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長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民族文學散發著濃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別具一种游牧文化之美。蒙古民族文學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如神話傳說、薩滿教祭詞神歌、民歌、英雄史詩、敘事詩、民間故事和歌謠祝贊等,內容丰富,形式獨特,真實地記錄了蒙古族人民的歷史足跡,充分地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像《勇士古那干》、《江格爾》這些古老的英雄史詩,以巨大的藝術概括力反映了一個歷史時代的面貌,對后代蒙古民族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到元朝建立前后,蒙古民族的政治經濟得以空前發展,同中原的漢族、國內各少數民族以至歐亞各國加強了經濟文化聯系,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大大發揚,形成了民族文藝史上的一個鼎盛時期。史傳文學名著《蒙古秘史》(舊譯《元朝秘史》),优秀民間敘事詩《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孤儿傳》,抒情歌謠《母子歌》(即《金宮樺皮書》)、《阿萊欽柏之歌》等的出現,標志著作家文學的興起和各類民間文學的持續繁榮。這些作品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展現了生气勃勃的社會生活畫面,波瀾壯闊的戰爭場景,游牧民族特有的生產方式和風土人情,以及封建牧主經濟上升時期人們的精神面貌。隨著文學題材內容的變化,古代神話和史詩中神异的勇士為成吉思汗和他的將士以及社會各階層的現實人物所代替。新生的封建主所從事的民族統一事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和斗爭,在各類文學作品中都受到熱情的肯定和贊美。隨著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的解体,蒙古民族地區的分裂割据局面又重新開始。從元末、北元以至整個明代,雖然整個文學的發展過程并未因此而中斷,但在蒙古各部和各個聚居區,文學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曠日持久的封建割据激起了社會各方面的普遍不滿和反抗,人民要求和平統一的愿望鮮明地表現在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烏巴什洪吉台》和帶有濃厚文學色彩的史書《黃金史》當中。在這一時期,傳記式長篇英雄史詩《格斯爾傳》也經過長期口頭流傳而形成書面作品。這部优秀作品脫胎于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但在蒙古地區世代流傳,已充分地蒙古化了,成為一部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獨立之作。清朝統一中國,蒙古民族的混戰割据局面逐步結束,社會趨于穩定。隨著各民族經濟文化聯系的恢复,漢族古典文學(主要是詩詞和明清小說)和藏族民間文學(如民間故事、格言諺語)對蒙古民族文學影響日深。許多漢藏文學作品如《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說唐》和《格薩爾王傳》等被改編或再創作,以蒙古說書和故事的形式廣為傳播,几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這一部分作品數量大,影響廣,已經成為蒙古民族文學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蒙古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產生過許多偉大的作家和詩人。她有优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有丰富的文學藝術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