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帖子
- 3161
- 精華
- 9
- 積分
- 9521
- 閱讀權限
- 200
- 註冊時間
- 2008-1-13
- 最後登錄
- 2025-2-6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7-13 04:37 只看該作者
美國擬派無人機深入大西洋颶風 揭秘形成原因(圖)

美研究人員計畫用這架無人機深入探測颶風

2007年8月18日,奮進號太空梭機組在返回途中,從太空拍攝的颶風“迪安”

2004年8月27日,國際空間站在距離法蘭西斯颶風230英里的上空飛過。
北京時間5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研究人員打算在2008年派遣無人駕駛的遠端遙控飛機進入大西洋颶風心臟,希望能以此瞭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巨型風暴。
這組美國科研人員將在加勒比海東部的巴巴多斯島放飛無人機,而不是美國本土,原因在於: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不會同意他們在美國本土放飛這種小型飛機,以免對其他飛機帶來危險。
不管怎樣,風暴研究人員還是對他們的無人機充滿信心,這種無人機與航空愛好者的模型飛機類似,但可以通過衛星進行遠端遙控。在它們的幫助下,研究人員能夠進一步瞭解颶風心臟的情況。據悉,這種無人機能在海平面300英尺(約合91.44 米)的上空進入風眼,並傳回溫度、壓力、風速和濕度讀數的連續流。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氣象學家喬•科恩(Joe Cione)說:“它們能夠獲得我們在其他方式下無法獲得的測量資料。風眼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域,因為這裏是風力最小的地方。在無人機的幫助下,我們將更好地瞭解發生于颶風與海洋間的能量轉移。”
科恩等人的無人機由澳大利亞Aerosonde Pty 有限公司製造,造價在5萬美元至8萬美元之間。這種無人機只有7英尺(約合2.13米)長,翼展為9英尺(約合2.7米),重量僅為28磅(約合12.7 公斤)。科恩說,這種無人機的個頭要比美軍用於戰區的無人機小很多,精密程度也不及後者。它們由排量24 cc的小型馬達和單一推進器提供動力,飛行速度大約在每小時70英里左右(約合每小時113公里),雖然只掛了一個美國造的0.66加侖(約合2.5升) 油箱,但它們的飛行距離卻可達到驚人的2000英里(約合3 218公里)。
科恩等人將利用彈射方式將安裝在行駛汽車上的無人機發射升空,最初的飛行通過操縱杆控制,而後由筆記本電腦控制,最後才輪到衛星。與這些年來用於在大約1萬英尺(約合3.04公里)上空穿越颶風的無人颶風獵手飛機有所不同的是,Aerosonde Pty的無人機可以在海平面上空幾百英尺處飛行,這是海平面與颶風進行能量轉移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域。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使用下投式探空儀對颶風進行間歇性測量,與這種方式相比,連續資料流程顯然是一個巨大進步。所謂的下投式探空儀是將各種測量儀器打包,用飛機進行投擲,而後在穿越颶風過程中拍攝“快照”。科恩說:“這種差異就像拍照片和拍電影的差異一樣,你不能漏過任何東西。”
2005年,這些研究人員曾利用無人機探測“奧菲莉婭”熱帶風暴。2007年,他們又派遣一架無人機進入“諾埃爾”颶風,前後用了17個半小時。這一年,他們打算完成2到5次飛行。在這個颶風季——從31日開始,一直持續6個月,無人機將探測遠離美國海岸的區域。
眼下,聯邦航空管理局尚未批准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在美國本土放飛無人機。迄今為止,航空管理局已批准100多項無人機計畫,包括用於搜索美國邊境的非法移民以及監視野火。但航空管理局表示,他們必須確保無人機在美國基地升空後進入正在逼近的颶風的安全性,此時,很多飛行員駕駛小型飛機在安全地帶出沒。航空管理局發言人萊斯•多爾(Les Dorr)說:“你可能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你的小型飛機無法看到和躲避其他飛機,換句話說,此時的這個區域可能是屬於民用飛機的。”
颶風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最終獲得航空管理局批准,在美國本土放飛無人機,這樣一來,他們才有機會在近海岸研究颶風,尋找強海浪的跡象,而這恰恰是科學家最為擔心的。科恩說:“一旦獲得批准,我們便可進行這種研究。但這最終取決於航空管理局的決定。”
預測人員承認,預測突然性的快速增強是他們的一個弱點。一場相對較弱的颶風在逼近人口眾多的海岸時,能夠變成一場具有破壞性的颶風,在當地居民上床睡覺前,它的風速便可達到每小時130英里(約合每小時210公里),醒來之時,他們幾乎沒有逃命時間。如果能夠加深對颶風內核、眼壁,尤其是在海平面發生的增強颶風強度的能量轉移的瞭解,研究人員便有機會進行更為準確的強度預測。科恩說:“在我看來,我們能夠在瞭解颶風強度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