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聽到「全球氣候變化」,總是以為是很遙遠的事,隱約知道有些壞後果,但是不會覺得香港要負甚麼責任,或者要做些甚麼事,因為大多數人誤會香港是一個小地方,對有關全球的事又怎會有甚麼影響?
這個想法是錯的,香港要負250分之一的責任!
氣候變化源於人類燃燒大量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以致排放大量額外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過去一般計算各國的排放量,只計在本國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不過現在我們知道這個計算方法不能正確反映各國的責任。
要衡量各國的責任,應該注意一個現象,就是每次一個人購入和使用一件入口商品時,牽涉這件商品在外國製造和包裝,以及長途運輸等,全部環節都需要能量運作,因此都有在外國排放二氧化碳,要計算責任,則這些排放理應算在這個人的頭上,推到國家層面,更正確地衡量一個國家在全球氣候變化的道德責任,理應把全部入口商品涉及的外國排放量計入這個國家的總放量,這種計算方法稱為「以消費為基礎的二氧化碳排放會計」 consumption-bas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accounting。
這種會計計算必須倚靠大量全球貿易數字,以及研究各種商品的排放量數據,過程十分繁複,需時多年,所以少見公開研究報告,201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終於刊登了一篇相關文章,以2004年資料為基礎(註1),十分意外地發現,香港(不是國家,但是一個經濟體)出現在報告的顯眼位置,香港因輸入商品而在外地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是每年6,400萬公噸(圖1),全球排名第八,只輸給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七個大國!香港這個地方真不能算細小。
圖1 全球因輸入商品而在外地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最高前十名
還有一點,香港本地的二氧化碳排放只佔排放總量(本地 + 外地)的四成左右,因輸入商品在外地的排放量佔大多數,高達六成,比例全球第二高,我們可以從這個側面看到香港消費主義橫行的驚人(圖2)。
圖2 輸入外地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總量的比例最高前十名
根據圖2顯示的比例計算,香港包含本地和外地在內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是1.03億公噸左右,當年全球因燃燒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276億公噸(註2),如果香港是1,則全球是268,為了方便記憶,可以視香港的總排放量為當年全球約250分之一。
香港人口七百多萬,約為世界人口千分之一,本來已經不算少,加上我們在本地消費能量遠超世界平均,以及消費主義當道,輸入的商品引起在外地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以致排放總量達全球250分之一,即是千分之四,即是我們每個人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平均的四倍!
目前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在推氣候變化去到極為危險的邊緣,平均排放量都不可接受,更何況是四倍?香港人在這方面是四倍破壞力的超級大壞蛋!
為了不做地球罪人,除了日常節能節水,香港人更需要減少亂買東西,以免在全球排放其實可以避免的二氧化碳。
香港不是小地方,香港人的數目也不算少,加上我們的浪費生活方式,對於氣候變化及可能引起的人類滅絕,我們原來負有全人類250分之一的責任!
註1 Steven J. Davis1 and Ken Caldeira (2010):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 of CO2 emissions. PNAS, vol. 107, no. 12, 5687–5692. 因為搜集全球貿易資料及研究各種商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分費時,文章以2004年數據為基礎,注意此時內地「自由行」措施未影響香港二氧化碳排放,所以本文結論與內地訪港人數激增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