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象徵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服務範圍將覆蓋全世界。中國從1990年代開始發展北斗導航系統,減少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依賴。在中美角力加劇之際,北斗系統全球組網完成,更有重要戰略意義。
目前,全球共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除了北斗,還有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Galileo)。GPS上世紀就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在中國也有龐大應用規模,但中國依然建設自己的北斗系統,背後有何考量?
導航系統提供的時空基準不可或缺
北斗三號工程衛星總設計師謝軍表示,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甚至是基礎設施中的支撐和基礎。如果用國外關鍵技術,採購國外核心產品,一旦被斷貨,系統就無法長期穩定運行下去。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則指,北斗衛星核心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不會受到「卡脖子」影響。
王博又指,在國計民生很多重要行業裡面,導航系統提供的時空基準不可或缺。精確的時空基準,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通信、電網、金融等行業,都需要導航衛星的精準的定位和授時功能。
他以通信行業舉例,指在5G時代,基站與衛星定位結合得比原來更加緊密。所有通信都有一個時間戳的概念,時間不准,發送和接收數據就沒有基準,通信系統也會癱瘓。至於金融系統,每一秒都有很多金融交易發生,每一筆交易到底在哪一個時間完成?要把一秒鐘分成幾百萬份,不可能再用普通電子表計時,就需要衛星導航系統的精準授時功能。
武器裝備導航離不開衛星
王博指,對於國防安全來說,導航衛星也尤為重要,在保衛國家安全的時候,很多武器裝備的製導、導航都離不開衛星。所以,有了GPS等其他導航系統以後,中國仍然堅持建設自己的北斗系統,這是北斗的戰略意義。
據報道,1990年代中期,解放軍在向台灣傳遞訊息的演習中發射巡弋飛彈,但部分卻沒有擊中目標,使擁有自身衛星導航系統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北京砸下重金發展北斗系統,以確保能有獨立可靠的衛星導航系統,以供導彈和導引炸彈使用。
此外,中美今年南海、台灣地緣上的軍事對峙,有擦槍走火、兵戎相見的風險,萬一發生局部「熱戰」,美國軍方可以隨時禁止使用GPS。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太空法與政策教授紐曼(Christopher Newman)早先就指出,中方現在有了充滿彈性,擁有在衝突時期可使用的衛星系統。
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網絡
他並指出,北斗也和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息息相關。「一帶一路」透過鐵路公路和航道,連結了好幾大洲,而許多國家都向北京巨額貸款,顯示對中方的依賴與日俱增。紐曼說,要是擴及技術與北斗系統的相關依賴,只會提升北京的影響力。
如今泰國和巴基斯坦等國家都已廣泛使用北斗系統,據新華社報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目前全球有超過一半國家都在用北斗系統。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677817/%E3%80%90%E5%8C%97%E6%96%97%E8%A1%9B%E6%98%9F%E3%80%91%E4%B8%AD%E5%9C%8B%E7%A3%A8%E5%8A%8D30%E5%B9%B4%E6%8C%91%E6%88%B0GPS%E3%80%80%E5%8C%97%E6%96%97%E8%A1%9B%E6%98%9F%E6%9A%97%E8%97%8F%E3%80%8C%E6%8A%97%E7%BE%8E%E3%80%8D%E6%88%B0%E7%95%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