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標籤
Flash 遊戲
幫助
桑拿街論壇
»
考古歷史及地理
» 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發新話題
發佈投票
發佈商品
發佈懸賞
發佈活動
發佈辯論
發佈視頻
打印
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80後宅男
版主
帖子
45909
精華
2692
積分
144489
閱讀權限
200
性別
男
來自
hong kong
註冊時間
2012-6-4
最後登錄
2025-2-24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1
#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7-1-14 03:22
顯示全部帖子
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征戰不休。 在這種氛圍下,中國的青銅兵器加工技術發展到最高峰。 青銅矛的形制不斷發展,並最終定型。 和西周時期相比,東周時期的諸侯國已經發展出了各自獨特的地域文化,雖然名義上都歸周天子管,但具體到自己國內,大家都是一國一個過法。 就拿青銅矛來說,不同諸侯國軍隊裝備的矛頭外觀也不相同。 現在我們便來捋一捋,看看春秋戰國時期這些主要的諸侯國都使用什麼樣的矛頭。先來看中原地區,史學界定義的中原便是所謂的三晉兩周地區,主要國家有晉國(戰國時分裂為韓趙魏三國)、宋國、衛國、鄭國等。 這些國家的疆域位於周文化圈的核心區域,因此兵器形制也比較統一。
▲首都博物館戰國銅矛
在春秋時期,中原地區最多的青銅矛仍然是各種柳葉型的矛頭。 商代和西周時期,中原地區的柳葉矛的矛脊有圓柱形和菱形兩種,而在春秋時期,中原地區使用的柳葉矛的矛脊多為圓柱形,矛脊和矛葉界限分明。春秋末到戰國初,柳葉矛演化出一種新的形制。 這種矛頭多數較為短小,截面為菱形,脊和葉沒有明顯區分,葉部較窄,刃部平直,前端收聚成鋒,有血槽,筒身(骹延伸到矛葉中部,矛葉的最寬處即為骹和葉的結合部,又稱骹葉融合體)。 這種新型的矛頭由於比較短小,因此在使用時不易折斷,而筒身的結構也有利於提高強度。
▲棗陽九連墩一號墓出土戰國青銅矛
帖子
45909
精華
2692
積分
144489
閱讀權限
200
性別
男
註冊時間
2012-6-4
最後登錄
2025-2-24
查看詳細資料
TOP
80後宅男
版主
帖子
45909
精華
2692
積分
144489
閱讀權限
200
性別
男
來自
hong kong
註冊時間
2012-6-4
最後登錄
2025-2-24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2
#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7-1-14 03:23
顯示全部帖子
戰國時期,棱脊窄葉矛成為中原地區主流的矛頭形制。 在當時,雖然還有部分軍隊使用傳統的柱脊柳葉矛,但數量已經很少了。 另外,中原地區還長期使用一種三翼的矛頭。 這種矛頭的結構與三翼箭鏃類似,相當於箭鏃的加大加長版本,因此有人認為它是受三翼箭鏃的啟發而製造出來的。 和其他矛頭相比,三翼矛頭普遍更為細長銳利,三翼矛頭刺入人體時可以造成撕裂的傷口。 由於殺傷力較大,在中原地區,這種矛頭從春秋時期一直被使用到戰國晚期。再來看齊魯地區,這個地區內的主要國家有齊國和魯國,齊魯地區的矛頭無論是種類還是演化路線都與中原地區類似,但多出一種三棱矛頭。 和三翼矛頭相比,三棱矛頭更為堅固,製造起來也較為簡易,殺傷力也更為可觀,現存的齊魯地區三棱矛頭都製造于戰國時期。
▲河北博物館戰國易縣燕下都鐵矛
與中原地區和齊魯地區相比,秦國和燕國的青銅矛實物較少,年代上也存在斷層。 秦國地區出土過一些四翼矛頭和柳葉矛頭。 這兩種矛頭均製造于春秋時期,數量都比較有限。 四翼矛和三翼矛的結構相同,但多出了一個翼。 現存的大部分秦國矛頭都製造于戰國晚期,基本都是棱脊窄葉矛。 燕國地區出土的大部分青銅矛頭都製造于戰國中晚期,均為棱脊窄葉矛。
▲八年陽翟令青銅矛
吳越地區的青銅矛頭則獨樹一幟,與其他地方都不相同。 東周早期,吳越地區存在兩種矛頭,一種即柳葉矛,一種為矛葉基部帶有倒刺的矛頭。 吳越矛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特徵,即銎口普遍內凹,部分銎口甚至深凹成燕尾狀。商周時期,吳越地區是窮鄉僻壤,屬於其他諸侯國都不太看得起的那種地方。 雖然吳國的祖上也是正牌姬姓後裔,但血統這個玩意,貴族們互相吹捧時有用,如果你混的慘,就算你是皇室子孫,該擺攤時候也一樣得去擺攤。 但這也怪不得其他諸侯國,因為當時的吳越地區確實不怎麼樣,這點從兵器形制上就能看出來。
▲上海博物館越王者旨於暘矛
吳越地區的部分東周早期矛頭骹部帶有單耳。 這種矛頭一物兩用,打仗的時候是武器,平常可以作為魚鏢使用。 當時的戰士們,需要打仗時候就抄起長矛上戰場,不需要打仗了就扛起魚鏢(其實跟長矛是一個東西)去捕魚。 魚鏢就相當於後世的魚叉,是扔出去紮魚用的,魚鏢在使用的時候需要系上繩子,這樣扔出去之後還能收回來。 為什麼這些矛頭骹部要有耳呢? 就是為了繫繩子用的! 包括那些帶有倒刺的矛頭,最初也是為了捉魚才設計成那樣子的,倒刺可以勾住魚皮,避免大魚掙脫。
這樣一看,好像吳越地區挺先進啊? 一個矛頭又當武器又當魚叉的。 但實際不然,人類歷史上有個規律,就是越先進分工越細。 像這種一物兩用的,妥妥的未開化民族產物。
吳越地區的落後還體現在鑄造工藝。 早期的部分吳越矛頭的骹部為折斷後連鑄而成,之所以這麼幹,就是因為技術不過關。 早期的吳越矛頭葉部較大。 隨著發展,吳越地區的矛頭逐漸收窄變厚,矛葉上開始出現血槽,用於捆綁繩索的單耳消失,矛葉的兩側則出現了鼻鈕。
在這個演化的過程中,倒刺矛的倒刺不斷削弱,最終演化成矛葉基部的折肩。 尖葉矛在收窄的同時,發展出一種亞腰收鋒的樣式,亞腰收鋒矛出現後,很快便成為吳越地區的主流矛頭款式。成熟的亞腰收鋒矛通常被稱為越式矛。 典型越式矛擁有以下特徵:矛葉較為寬大,葉側內弧,肩部圓緩,中間起脊,血槽明顯,骹短粗且深入葉部,正反各有鼻鈕,銎口微凹。
楚國地區在戰國時期廣泛使用棱脊窄葉矛。 和北方的棱脊矛相比,楚式棱脊窄葉矛的矛身普遍較長。 另外,吳國為越國所滅,越國為楚國所滅,因此楚國也大量使用越式矛頭。
▲湖南博物館楚王矛
雖然各地的青銅矛存在不同的發展路線和外觀,但共同特徵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收窄。 整體來說,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青銅矛頭以棱脊窄葉矛為主,兼有部分柳葉矛和三翼(棱)矛。 北方的棱脊窄葉矛一般較為短小,而南方的棱脊窄葉矛普遍較長。 另外,北方人喜歡在矛上刻出銘文,而南方人習慣在矛的表面鑄造出紋飾和鼻鈕。 當時的很多青銅矛的中脊會凸起兩個刃,設計者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增大殺傷力,讓長矛刺入人體的時候能夠把傷口撕的更大一些。
帖子
45909
精華
2692
積分
144489
閱讀權限
200
性別
男
註冊時間
2012-6-4
最後登錄
2025-2-24
查看詳細資料
TOP
80後宅男
版主
帖子
45909
精華
2692
積分
144489
閱讀權限
200
性別
男
來自
hong kong
註冊時間
2012-6-4
最後登錄
2025-2-24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3
#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7-1-14 03:24
顯示全部帖子
▲星點紋矛雨花臺楚墓
東周時期矛頭收窄的原因沒有定論。 以筆者推測,或許有三個原因:
第一,東周時期戰爭烈度比較大,長矛作為一種常用兵器,屬於消耗品,作為一種消耗品,價格越低越好,短小的矛頭可以節約金屬。 別忘了矛頭是銅做的,錢也是銅做的。
第二,從形狀上講,窄小的矛頭比寬大的矛頭更容易刺破鎧甲,同時也更堅固。 東周時期的防具相比過去有了明顯進步,因此武器在製造時也需要考慮到防具的因素。
第三,技術進步了,能夠加工出更精巧的兵器。 大家都知道,把一個東西造小了,同時還好用,本來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上面那兩個原因是需求,這個原因才是最關鍵的。
戰國後期,鐵制兵器開始出現,和青銅相比,鐵的綜合性能更好,價格也低廉很多。鋼鐵經過熱處理後,性能可以有比較大的提升,而青銅熱處理後的性能就不是很理想了。 從現代工業資料看,鍛造青銅的性能不低於低碳鋼,但以當時的生產力水準能否做到這一點,就很值得懷疑了。
▲湖北博物館曾侯乙墓戰國青銅矛
中國鑄造青銅器的時候習慣加較多數量的錫,而錫含量的提高會導致青銅變脆。 為了避免損壞,青銅矛頭往往刃部圓鈍。 士兵在戰鬥的時候,要用比較大的力量才能刺穿敵人的盾牌或者鎧甲。 而鐵比青銅堅韌,因此鐵矛可以打造的比較尖銳,同時鐵的硬度也更大。 《荀子》中有關于楚國南陽鐵矛的記載,稱其「像蠍子的尾巴和黃蜂的針」一樣可怕。 戰國時期的鐵矛頭的共同特點是骹比較長,同時矛葉窄長尖銳,如易縣燕下都遺址曾經出土過一批鋼鐵長矛,皆為長骹窄葉式樣。
帖子
45909
精華
2692
積分
144489
閱讀權限
200
性別
男
註冊時間
2012-6-4
最後登錄
2025-2-24
查看詳細資料
TOP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論壇公告
論壇公告區
用家報告分享
香港桑拿水療SPA用家分享區
各區水療場網誌【每日囡囡班表、睇相及最新優惠】
國外及內地夜遊情報分享區
成人娛樂
成人文學
成人貼圖區
美臀美腿區
成人電影區
忙裡偷閒
香港及國際新聞
自由講場
汽車討論
講飲講食
有趣貼圖
桌布天地
天文地理
考古歷史及地理
天文科學
海洋探究
科技資訊
手機情報
電腦影音
會員專區
會員舉報及發問區
控制面板首頁
編輯個人資料
積分記錄
公眾用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