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本是小日本,其實日本無論從面積還是人口上而言,都比世界其他地方很多國家要大,但日本先天不足,不但資源匱乏,而且多火山,居住在火山口上,生命比較懸疑,也許正因如此,日本才如此躁動,做出很多叛經離道的事情。
日本之所以變態,與他們居住環境有關,日本居住的地方火山多,大家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在末日情緒下,人就容易陷入瘋狂。
不過,就這樣不穩定的小日本,也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的《漢書》中,記載著“倭國”,以及我國與倭國往來的歷史。
但中國是中國,倭國是倭國,當日本是倭國的時候對中原崇拜得死心塌地,但日本一旦變得稍微強大些,就牛氣起來,說什麽“崖山之後無中國”,華夏文明斷層了,現在的中國是冒牌貨,日本才是東洋,日本才是中國。

尤其是到了清朝以後,在談判桌上,日本直接不讓清政府代表用中國兩字,日本說,中國的文明保存在日本,日本才是華夏文明的代表,中國只是“蠻夷”。所以讓清政府自稱“清國”,清政府很尷尬。
但最近日本又出新的理論了,日本說,源義經就是成吉思汗,日本是鐵木真的子孫!這種理論在日本得到廣泛的認同。
源義經是何許人物?
在日本源義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名氣比成吉思汗大,他是日本最具人氣的英雄,日本尚武,所以非常崇拜他。
源義經出身坎坷,武力驚人,最終死得淒慘。因為大家不希望他死,所以編造出很多源義經沒有死的傳說,說源義經將自己的替身,一個身高跟自己相似的人留下,而自己帶著辯慶等家臣逃到北方,先到北海道,然後通過某個島嶼,穿梭到大陸,最終變成成吉思汗。
小谷全一郎也寫了本書,叫做《成吉思汗即源義經也》,這本書堅定了日本人的想法,一直到今天還有些日本人堅信源義經就是成吉思汗。
北陸三縣關於源義經的傳說和遺址特別多,大家相信源義經是在這一代活動的,具體是在哪裏,這個不一定,在日本的《本朝通鑒》一書中,說源義經在衣川之戰中逃往北海道,留下了他的子孫。

蝦夷島的說法很多,在日本歷史裏,記載著源義經經過蝦夷島的事,說得眉眼俱全,十分形象。
後來日本認為,源義經逃到金國所在的地方,開創了金國,也就是說源義經是金國的始祖。這個說法不是日本閑著沒事揣測著玩的,而是為侵華找到根據,包括日本是成吉思汗的子孫,都為當時侵華做了充分的準備。
高木彬光的主要論據是,“成吉思汗”這個名字中有秘密,因“吉(吉野山)成”而想“水幹”--因為在吉野山訂立了山盟海誓,所以想念靜,而靜就是義經喜歡的情人即白拍子舞女。
日本人可真會編劇,怪不得日本的電影編得那麽形象。
如果源義經是成吉思汗,他的後裔竟然兩次攻打日本,難道是太愛日本了,想讓日本成為蒙古帝國的一部分?有點說不通。
日本人說,成吉思汗用的軍旗是白色的,像一團火焰,有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這個圖騰是源義經帶入日本的,而蒙古的生活習慣很像古代日本,所以源義經就是成吉思汗。
日本的天皇祖先是遊牧民族,所以生活習慣都是一致的。源義經的發音跟“成吉思汗”也很像。
源義經在日本是神一樣的存在,而鐵木真也是神,代表“大海”,源義經的涵義也是“大海”。
中國一大學教授,看完日本人寫的書,說了一句:“成吉思汗並非日本祖先,日本文化具有歐洲、亞洲、非洲多國文化思想,屬於雜交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