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歲的中國著名女藥學家屠呦呦成為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之一,她也是有史以來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第12位女性。
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寧波市的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一直以來致力於研究在繼承傳統中醫藥的精華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發掘中藥的活性成分,特別在瘧疾及免疫疾病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研製開發新藥。
創製青蒿素上個世紀70年代,屠呦呦帶領科研組創製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
2011年,屠呦呦曾獲得國際醫學大獎拉斯克-狄貝基臨牀醫學研究獎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發現及其應用於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同年她也曾獲得葛蘭素史克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傑出貢獻獎,並獲得獎金人民幣100萬元
「三無教授」她目前還擔任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繼續從事有關青蒿素的研究。
據網上資料顯示,父親給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國古籍《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平」。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並在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後曾培訓中醫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前後分別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不過,據媒體報道說,屠呦呦先後幾次被提名參選中醫科學院院士,但都沒有被選上,一直是「三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