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青海湖湟魚

青海湖湟魚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因盛產湟魚和湖中島棲息著各種水鳥而聞名於世。在青海,無人不知湟魚,在大饑荒的困難時期,青海湖周邊的居民乃至全省人民依靠湟魚度過了災荒。如今,過度捕撈使湟魚資源瀕臨枯竭,這種珍稀的物種是否能免遭滅絕的命運?


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它是個嚴重的“三高患者”——高寒、高鹽、高堿,因此湖中能存活的生物寥寥無幾,其中青海湖裸鯉最為特別。我們常見的魚身上都長有鱗片,而青海湖裸鯉卻是“裸”著的,渾身光滑細膩,當地人也稱其為湟魚

青海的湟魚有個更為正式的名字:青海湖裸鯉。這個名字,一是點出了它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的特產,二是說明了它在魚類中的科屬地位——鯉科裸鯉屬,而令人饒有興趣的還是這個“裸”字。之所以叫裸鯉,是因為它作為鯉科的一個類群,卻和我們司空見慣的鯉魚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我們常見的鯉魚,身上長滿了鱗片,鱗片密集有序地包裹在每一條鯉魚的身上,而湟魚,卻是“裸”的。成書於清乾隆年間的《西寧府新誌》中便有“水中繞有魚類,色黃無鱗”的記載。湟魚渾身光滑,它在適應青海湖高鹽、高堿環境的過程中為順暢地排出體內的鹽分鱗片不斷退化,只有鰓蓋與肩帶銜接處和臀鰭兩側還有稀疏的特化鱗片。

湟魚是青海湖唯一的大型經濟魚類,它生活在鹹水中,悠然自在,卻要到淡水河中產卵繁衍。每年4—7月進入產卵季節,環湖草原上那些流入青海湖的大小淡水河流中,便出現了浩蕩的魚群,它們擁擠在河流中,逆流而上,為的就是把自己的魚卵產在河流中,在淡水中孵化、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再順流進入青海湖。有關這一壯觀景象,在民間有許多形象的描述,例如“半河清水半河魚”、“騎馬過河踩死魚”等等。的確,如果在這個季節來到青海湖畔,河中密密麻麻在逆流中奮力遊動的魚群,能讓人感受到在生命延續中所蘊含的那種無私和犧牲精神。

湟魚在鹹澀的冷水中生活,以水中稀少的水生物為食,它成長緩慢,一年增加的體重還不足一兩。生活在青海湖邊的原住民世代與湟魚“休戚與共”,熟悉湟魚從纖小的幼魚長成一條成魚的全部過程,他們甚至對成長至每一個階段的湟魚,都有一個不同的命名。而這些命名也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生活在青海湖邊的原住民熟悉湟魚從纖小的幼魚長成一條成魚的全部過程,他們甚至對成長至每一個階段的湟魚,都有一個不同的命名。而這些命名也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