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國民黨十大起義將領歸宿

國民黨十大起義將領歸宿

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報》公佈了共和國第一批將帥名單,在這份長長的名單中,人們注意到不僅有在烽煙戰火中叱吒風雲、運籌帷幄的中共將帥,而且還有原國民黨起義將領陳明仁、曾澤生、廖運周等人。他們當中有的曾被蔣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有的曾是國民黨管轄一方的警備總司令,有的曾任國民黨中將軍長,還有的曾直接和解放軍部隊正面交鋒過…… 一、 高樹勳高樹勳:字建侯,河北省鹽山縣人,原系西北軍馮玉祥的部下。抗戰勝利後,高樹勳任國民黨軍新八軍軍長。 1945年10月,孫連仲率高樹勳、馬法五、魯崇誌等三個軍沿平漢路北上。大軍走到邯鄲、磁縣一帶,被我軍圍阻,我軍發起了平漢戰役。我軍區參謀長李達冒險穿過火線親自到高樹勳軍營面談,這使高樹勳很感動,終於下定了決心起義。高樹勳率新八軍及河北民軍萬餘人,在馬頭鎮正式宣布火線起義,聲明脫離國民黨陣營。在毛主席的提議下,高部改稱為民主建國軍。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國軍成立大會在武安縣伯延鎮隆重舉行,任命高樹勳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新中國成立後,高樹勳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二、潘朔端潘朔端:雲南威信縣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戰勝利後,潘朔端調任60軍184師師長,從越南海防海運八晝夜到遼寧葫蘆島登陸,駐防海城、鞍山、營口等鐵路沿線。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聯軍逼近海城一線,潘朔端抓住機會,在海城宣布起義,184師光榮改編為“中國民主同盟軍第1軍”,潘任軍長。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調任嫩江軍區副司令員,1948年8月調任四野十二兵團副參謀長,為策動長春城內60軍的起義作了大量工作。 1949年底,潘朔端調隨宋任窮、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轉入地方。 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為市長,後又被選任市長直至1968年。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潘朔端受到不公正對待,但仍對黨赤膽忠心。 1972年,潘朔端以昆明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再度主持政府工作。 1978年8月9月14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三、曾澤生曾澤生:雲南永善人,曾就讀於雲南講武堂,1928年畢業於黃埔軍校高級班軍事科,畢業後在龍雲部任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第60軍第184師師長和第60軍軍長。曾率部參加了台兒莊會戰、武漢會戰和贛北對日作戰,並率部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 1946年4月,率部從越南海防港來到東北,駐長春。 1948年遼沈戰役中,曾澤生於10月17日起義,使長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原國民黨第60軍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番號,任命曾澤生為軍長,歸四野建制。新中國成立後,曾澤生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是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勳章。 1973年2月在北京病逝,終年71歲。四、吳化文吳化文:字紹週,山東掖縣人。 1920年從軍,曾任馮玉祥部團長、韓復榘部手槍旅旅長兼濟南警備區司令。起義前夕,吳化文任整編第96軍軍長兼第84師師長。 1948年濟南被圍困時,吳於10月19日晚率所部二萬餘人宣布起義。 10月22日,毛澤東主席發電祝賀吳化文起義。 10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宣布:吳化文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吳化文為軍長。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吳化文和他領導的35軍參加了這一戰役,攻占了長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鎮、江浦)後,又攻占了國民黨政權首都南京,把紅旗插在總統府上,5月3日解放浙江杭州,吳化文被任命為杭州警備司令。新中國成立後,吳化文曾任浙江省交通廳廳長,1959年起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1962年,吳化文因病逝世,終年58歲。五、廖運週廖運週:安徽淮安人,黃埔軍校畢業。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和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後,接受中共的秘密指示,長期在國民黨軍隊中隱蔽。起義前,廖運週任110師師長。淮海戰役期間,廖運周率全師官兵舉行戰場起義,投入人民解放軍行列。不久,毛澤東、朱德親自發來電報祝賀。並宣布110師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14軍第42師,廖運週任師長。接著,這支部隊參加了渡江作戰,橫掃江西,解放兩廣,征戰雲南,進軍西藏,在人民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新中國成立後,廖運週擔任瀋陽砲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全國政協第五、第六屆委員,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 1956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六、孔從洲孔從洲:陝西西安灞橋人,楊虎城部屬。西安事變時,孔從洲任警二旅旅長兼西安城防司令,參與了這一事變。在這次事變中,孔從洲解決了駐在西安的中央軍。 1946年,孔從洲任國民黨38軍中將副軍長。同年率55師於河南鞏縣起義。起義後,與前一年起義的17師組建了西北民主聯軍38軍,加入晉冀魯豫野戰軍行列,歸陳賡兵團領導。 1948年後,任豫西軍區副司令員,鄭州市警備司令,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砲兵司令員兼第二砲兵學校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砲兵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59年8月29日,毛澤東的女兒李敏與孔從洲的兒子孔令華結婚,孔從洲成了毛澤東的親家翁。七、何基灃何基灃:河北省藁城縣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投身於由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曾參加過“首都革命”、五原誓師、中原大戰等。後任29軍第37師109旅副旅長。長城抗戰時,何基灃因戰功卓著被提拔為110旅旅長。 1938年何秘密到延安,受到毛澤東幾次接見,並在抗大做報告。後受黨派遣回原部隊任77軍副軍長,1939年入黨。淮海戰役前夕任第3綏靖區副司令。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時,第3綏靖區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按預先計劃率第3綏靖區兩個軍三個半師共2.3萬人在台兒莊、賈汪起義,一舉切斷黃百韜兵團西撤徐州的退路,為圍殲黃百韜兵團創造了良好的戰機。是淮海戰役一個勝利的開端。建國後,何基灃任34軍軍長、南京警備區副司令、水利部副部長,是全國政協常委。逝世後,按照他的遺願,骨灰分別撒在盧溝橋和淮海戰場。八、傅作義傅作義:字宜生,山西榮河人,保定軍校畢業。是一位積極抗日、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國軍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原為閻錫山部屬。 1930年參加閻、馮反蔣戰爭,任津浦線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剿總”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條件,率部起義,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回歸人民,200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免遭兵災。這一義舉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後又對綏遠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是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九、陳明仁陳明仁:湖南省醴陵縣人。黃埔軍校畢業。參加孫中山領導的第一、二次東征。曾任國民黨軍第71軍軍長。起義前,陳明仁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長沙警備司令和省綏靖總司令。我湖南地下黨對陳明仁進行了大量的策反工作,毛澤東請章士釗轉告陳明仁:“只要他站過來就行了,我們還要重用他。”1949年8月4日,陳明仁與程潛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通電,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率一個兵團部和三個軍起義。長沙起義部隊編入人民解放軍序列,授予第21兵團番號,陳明仁為兵團司令員、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兵團撤消後任第55軍軍長。 1952年評定為正兵團級,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國防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委員,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會第一屆代表,第三、四屆常委。 1974年5月,在北京病逝。十、盧漢盧漢:字永衡,雲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起義前,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 1949年12月8日,盧漢決定起義。 12月9日晚上9點,盧漢還將在昆明的國民黨中央軍的高級軍官李彌等和軍統特務頭子沈醉等全部扣押。晚上10點,盧漢宣布起義,向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發出《雲南起義通電》。雲南和平解放。解放後,盧漢先後出任雲南軍政委員會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和民革中央常委等職務。 1974年5月,盧漢因病逝世,葉劍英、鄧小平等出席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