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冥紙-的由來!

冥紙-的由來!

紙錢,又稱冥紙、冥鈔、冥鏹、冥幣、金紙、銀紙、陰司紙等等,是傳統道教祭拜鬼神、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

傳統紙錢分為兩種,一是用來祭拜神明,第二種用來祭拜祖先、鬼魂。親人希望死者在陰間可以過著美滿的生活,便焚燒冥幣或其他紙紮祭品給他們。亦有人認為,焚燒紙錢可以賄賂陰間的鬼神,減少死者在地獄所受的刑罰。

近年,現代紙錢頗為流行。而「陰間信用卡」、「陰間支票」的出現可以說是反映了時代的轉變。「陰間信用卡的設計,與真正的信用卡非常相似(金色卡紙製造,上印有 「VISA」信用卡的標記),製作相當認真。而「陰間支票」即是以支票上書巨大金額,代替燃燒大量紙錢。也有人燒空白的「陰間支票」,讓死者在地府可以享受自己開支票的方便及樂趣。


起源

民間傳說燒紙錢的習俗來自東漢。據說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之徒尤秀才,
想出的推銷「紙張」手法:尤秀才假裝重病死去,

而其妻告訴所有鄰居,若將紙張剪成「銅錢」形狀焚燒之,賄賂神祇,死者即可復活。
鄰居都不相信,後來尤妻一燒,尤果然立刻復活。

於是「紙」立刻成為最暢銷的產品。此傳說的其他版本則大同小異,只是主角尤秀才,
換作蔡倫本人,或蔡倫的兄弟蔡莫。

這些說法,都被認為是鄉野傳說,不太可信。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
古代埋圭、壁、幣、帛祭祀鬼神,漢代埋寶錢陪葬;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

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
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有學者認為,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

故可知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
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紙錢本身,則出自中國本土。


傳統紙錢

傳統的紙錢,一般是黃白色紙,上面黏著金色或銀色的箔片。黏金箔的稱為「金紙」,是燒給神明或作為祈福之用。黏銀箔的稱為「銀紙」,是燒給祖先或者鬼魂,有诗云:“纸钱纸钱谁所作,人不能用鬼行乐。一丝穿络挂荒坟,梨花风起悲寒云”。

華中、華北也有把紙錢剪裁成銅錢、銀錠狀的。清代用的纸钱大如杯口,黄色纸钱印有“泉台上宝”字样,白色纸钱印有“冥游亚宝”字样。

在台灣南北,紙錢款式大同小異,但花色、名目卻不太相同,如流行於北台灣的「刈金」,南台灣則不流行,以「四方金」替代之。

也有一種紙錢,上面繪著僕役、美女、車馬、生活器物等。此種冥鈔並非一般貨幣形式,而代表實物本身,如台灣流行的紙錢「更衣」、「甲馬」等。

「更衣」或稱「經衣」,是一張繪有衣服、褲子等生活器物的紙錢,用來燒給亡靈。「甲馬」則是用來燒給天兵天將的,是一張繪有盔甲、馬匹、隨從的紙錢。

古代墓祭还用彩色纸剪成长缕,悬挂墓上称为挂钱,繼承古俗,現代也有不是用燒的紙錢,如掃墓時用以壓在墳墓上,代表修繕之意的墓紙。一般來說,墓紙有兩種款式,一種是彩色的,稱為「五色紙」,是泉州風格。另一種則是純黃色,是漳州人所慣用的。

現代紙錢

現代紙錢通常印刷成現代鈔票的模樣,以神像取代新台幣的孫文像,港幣的匯豐銀行獅子像,或人民幣的毛澤東像。

現代紙錢常見的肖像如玉皇大帝、閻王、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東嶽大帝、八仙、三官大帝、土地神、財神,甚至一些已故的名人,例如愛因斯坦、甘迺迪或瑪麗蓮夢露等等。

現代紙錢後面往往會畫上地府圖片,且其面額通常很大,由幾千元至以至數億不等。常常有人打趣說,陰間一定出現超級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其中,面額一萬、設計仿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所發行美元鈔票的紙錢最為普遍和為人熟悉,其號碼一律為JO23456。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