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版主
- 帖子
- 59104
- 精華
- 403
- 積分
- 126542
- 閱讀權限
- 210
- 註冊時間
- 2008-1-10
- 最後登錄
- 2024-11-24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2-2-3 04:02 顯示全部帖子
紅毛城的歷史
紅毛城
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簡述
位於五虎崗的砲台埔,1629年西班牙人佔淡水,1639年土著夜襲,重建「聖多明哥城」,1641荷蘭人北上逐出西班牙,荷佔台灣北部,城堡再度重建,1646年完工。因荷蘭文頭髮略紅,故稱其水泥為紅毛土,荷蘭人為紅毛人,碉堡為紅毛城。 現為國家一級古蹟,由內政部管理,每天都有很多遊客進入參觀,內有英國新建的領事公館。
紅毛城的歷史背景
十七世紀初期,看上台灣優越地理位置的西班牙人,進入淡水後,在淡水河口邊的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爾後,擊退西班牙人的荷蘭人,接著在聖多明哥城的城址附近重建一座更為堅固的城砦—聖安東尼堡。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因長期航行與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為紅毛城。荷蘭時期的紅毛城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時至明鄭時期,淡水是處犯人流放的地方,紅毛城也連帶成了一座廢城。直到清初,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只是,清軍對它無過多經營。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二次大戰爆發,日軍向英、美宣戰,台灣當時為日本人所統治,英國領事館因而封閉,戰後英國人重返紅毛城,直至中英斷交。爾後紅毛城又歷經許多波折,還曾經委託澳洲、美國代管,最終在 1980(民69) 年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近四百年的台灣與世界交流史,就在紅毛城的見證下,如舞台劇幕一場場地上演著。
紅毛城園區內最大的兩件陳展品便是紅毛城主堡與英國領事官邸,細部建物可分成荷、英與內部與建築相關的陳展品也多屬英國時留下。紅毛城主堡底樓以呈現牢房原始面貌,二樓設置介紹大航海時期的資訊展示版。領事官邸一樓皆以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居家樣貌陳現,二樓為特展,僕役房內展示英國歷屆領事資料。
紅毛城的陳展品介紹〈紅毛城主堡區〉
1.國旗與旗桿:歷經三百餘年,淡水紅毛城上旗桿上的旗幟才正式在民國69年6月30日掛上「中華民國國旗」。英租界時代(1868-1970)紅毛城上一直揚著英國的米字旗,直到民國69年才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才換上了自家的國旗。高聳筆直的旗桿高達12公尺,為原木材質。
2.戍台夕照:黃昏時刻,倚坐在紅毛城露台看著夕陽西沉,有海口吞日之美景。清林逢源有題詩《戍台夕照》:「高台矗立水雲邊,有客登臨夕照天;書字一行斜去雁,布帆六幅認歸船;戰爭遺跡留孤壘,錯落新村下晚煙;山海於今烽火靖,白頭重話荷戈年。」
3.舊荷蘭時期模型船 - 威廉王子號:1990年10月18日台北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成立十週年之際,該處贈威廉王子號模型船與紅毛城管理單位,同時於紅毛城主堡二樓展示室公開展出。四百年前在荷蘭的黃金航海貿易世紀期間,其造船業盛極一時,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O.C.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1602-)所使用的船舶均在自己的船塢建造,威廉王子號(Prins Willem)即為其中之一。此船長達181荷尺(即 51.25 公尺),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時建造最大的甲板船型。
4.文件焚化爐:於紅毛城主堡二樓西側內室,此空間為當時英國領事館祕書的辦公室,祕書室內設置文件焚化爐方便在機密文件閱讀後,可以即時的焚燬,以確保機密性,由此可見當時對機密文件保密的重要性。
5.保險庫:於紅毛城主堡二樓西側內室,以水泥石材建構一厚牆的保險庫,用來庫藏重要文件與錢財,為當時領事館內的重要密室。
6.陡峭的木梯:於紅毛城二樓西側有一上紅毛城屋頂的樓梯,為一陡峭的木梯,斜度達60度行走極不容易。在城堡中設置陡峭的樓梯為軍事常見的設施,用以防備敵人出奇不易的從空攻擊而下。陡峭的樓梯設計可以快速的向上攀爬,但卻不容易下樓梯,進而達到第二層防守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