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第一個總統不是孫文
1911年清朝宣統3年, 武昌城內的第十五協29標的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陸軍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兵第八標向總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進攻受挫。晚上,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總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誌,附近的炮兵向光處發炮轟擊。
起義軍攻打都府,湖廣總督瑞澂師爺張梅生建議死守,而瑞澂的漢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黨,死勸瑞澂離開總督府,去長江上的楚豫號兵輪上指揮鎮壓。瑞澂離開總督府上艦,反而指揮失靈,清軍大亂。
辛亥革命之後,廖克玉受到宋教仁的接見,被稱為「民國西施」。
第八鎮統制張彪仍舊在鎮司令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佔領了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駐防漢陽兵工廠等處的士兵佔領漢陽。漢口光復。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