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獦獠」是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亦以泛指南方人。但如何解釋「獦獠」,至今仍有很多說法。

慧能
「獦獠」二字,可見於不少古籍,例如《六祖壇經》,當中有一段便寫到:「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這裏講的是惠能初見五祖弘忍大師時,五祖第一句就問:「你從哪裡來?」惠能回答:「我從嶺南來。」五祖再問:「嶺南是獦獠的地方,獦獠能成佛嗎?」惠能就回答說:「人有南北,佛性卻沒有南北。」
此外,《新唐書‧南蠻》亦有記述:「戎、瀘間有獦獠,居依山谷林菁,逾數百里。」而宋朝書法家米芾在《寄薛郎中紹彭》詩中亦有寫道:「懷素獦獠小解事,僅趨平淡如盲醫。」詩中的懷素,便是來自長沙。

米芾
「獦獠」一辭中的「獦」,有一種說法指其是「獵」的俗字,「獠」即是夷蠻之人,多以漁獵為生。「獦獠」意為田獵漁捕之獠,亦即是「打獵獠人」。不過,另一說法,便指出,「獦獠」二字連在一起時,解釋上則應為「獵頭獠人」才對。
所謂「獵頭」仍指居於獠人(壯族先人)長期存在的一種文化習俗,即獵取人頭以祭祀神靈。大量文獻資料都證明獠人長期存在獵頭風俗,是來源於血祭等的巫術行為,也與頭顱崇拜的原始文化極端心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