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朝向太陽極小期過渡時,紫外線輻射顯著減少,因此太陽亮度減弱,導致地球溫度降低。
目前,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精確地發現下一次太陽極小期的發生時間,太陽最早將在2050年開始變得“異常寒冷”。
圖中是太陽表面活躍期,出現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在太陽極小期,伴隨著紫外線減少,太陽表面變得逐漸清晰可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未來30年,我們的太陽將變得明顯昏暗,這可能讓地球形成一個“迷你冰河時期”。
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稱,他們已找到一種追蹤太陽11年活動周期的方法。人們通常知道太陽將經歷一個11年的活動周期 ,類似於心跳,太陽極大期和極小期分別處於活躍和安靜時期。
目前,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精確地發現下一次太陽極小期的發生時間,太陽最早將在2050年開始變得“異常寒冷”。
他們將寒冷時期稱為“極小期”,該時期將重復17世紀中期的歐洲氣候,當時的歐洲氣候被稱為“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氣溫非常低,足以導致倫敦泰晤士河結冰。
此外,在“蒙德極小期”波羅的海也被凍結,當時瑞典軍隊能夠在冰面上行進,1658年入侵丹麥。科學家指出,這一時期的狀況非常類似於“迷你冰河時代”。
研究報告負責人、物理學家丹·盧賓(Dan Lubin)對蒙德極小期進行了分析,他聲稱我們未來可能體驗的氣候甚至比17世紀中期更加糟糕。特別是,太陽可能變得更加昏暗,比太陽極小期的亮度更低。
科學家預測稱,不久將來出現極小期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近期太陽活動周期呈下降趨勢的太陽黑子模型類似於過去的極小期現象。當太陽經歷極大期時,由於極端紫外線波長,太陽核聚變的核心作用力可能對太陽表面構成更多磁環。
在太陽活動最小期,太陽磁性會減弱,導致較少的太陽黑子輻射和紫外線抵達地球表面。最終,太陽表面將變得更加清晰,並逐漸開始昏暗。
之前科學家能夠預測下一次太陽極小期出現的時間,但過去20年的收集數據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在極小期內太陽的亮度狀況。科學家指出,極小期內太陽溫度可能比其11年活動周期最低溫度低7%。因此,當太陽能量逐漸降低,地球上出現的首個效應是同溫層臭氧變得稀薄。
這項研究表明,臭氧變稀薄將改變同溫層溫度結構,之後動態改變較低大氣層的溫度,尤其是風力和氣候類型。然而,降溫並不均衡統一。
科學家再次提到了蒙德極小期,在這期間,歐洲的氣溫顯著下降,但是阿拉斯加州和格陵蘭島南部等地區卻變得更暖和。
一些人可能想知道,太陽極端降溫能否潛在阻止全球氣候變暖。科學家指出,太陽極端降溫不太可能阻止氣候變化,但可以一定程度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
最新研究表明,極小期降溫效應僅是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增大導致氣候轉暖效應的一小部分。科學家評估稱,極小期可能僅會導致2020-2070年之間全球氣溫下降0.25%。
最終地球表面溫度僅下降大約0.1攝氏度,這並不足以阻止全球氣候轉暖,但至少可以部分緩解全球氣候轉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