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火星隕坑藍沙流動似波浪

火星隕坑藍沙流動似波浪

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美國“國家地理新聞”網站刊登了過去一周公佈的最佳太空圖片,包括蛇夫座捷塔星、撞擊前後的木星以及火星聖瑪麗亞隕坑在內的精彩圖片紛紛榜上有名。
  1.蛇夫座捷塔星
蛇夫座捷塔星(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
在可見光條件下,蛇夫座捷塔星呈暗紅色,四周漆黑一片。但在紅外條件下,這顆恆星卻變成一個亮藍色的火球,頂部閃閃發光的星際塵埃好似一根“鬍鬚”。這幅紅外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拍攝。
天文學家認為蛇夫座捷塔星曾經是一個雙星系統成員,伴星爆炸後,蛇夫座捷塔星被迫“單飛”,在太空中快速穿行。這顆恆星目前正以每秒15英里(約合每秒24公里)的速度穿過一個塵埃和氣體雲。在此過程中,蛇夫座捷塔星強大的輻射擠壓沿途氣體和塵埃,形成我們在紅外照片中看到的弓形波。
  2.火衛一
火衛一( 圖片來源:G. Neukum,Freie Universit?t Berlin/ESA/DLR)
這幅高清晰照片由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探測衛星拍攝,展現了表面坑坑洼窪的蒼白色火衛一。最近,“火星快車”飛躍火衛一南半球,拍攝了一系列照片,拍攝時與火衛一的距離大約在62英里(約合100公里)左右。
借助於這些由立體照相機拍攝的照片,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得以繪製這顆小衛星的3D圖像。對錶面隕坑進行的研究將幫助科學家製定未來的“火衛一步兵”任務。這項任務將由俄羅斯實施,旨在向火衛一派遣登陸器,研究這顆衛星並將收集的樣本帶回地球。
  3.白雪覆蓋的群山
白雪覆蓋的群山(圖片來源:NASA)
這是國際空間站的透窗觀察研究設施(WORF)正式拍攝的第一幅照片,展現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岸被白雪覆蓋的群山。拍攝這幅照片旨在測試EarthKAM系統。 EarthKAM是一項教育拓展計劃,允許中學生使用WORF對地球進行遠程拍攝。 2010年4月,“發現”號航天飛機將WORF送上空間站。
  4.撞擊前後的木星
撞擊前後的木星(圖片來源:NASA/IRTF/JPL-Caltech/University of Oxford)
最近發表的兩篇研究論文指出,火星在2009年7月與一顆體積相當於“泰塔尼克”號的小行星相撞。可惜的是,沒有人觀測到這顆小行星。當時,一名業餘天文學家率先在可見光條件下觀察到火星上出現的一個黑斑。撞擊產生大量熱量和碎片,並在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南半球形成一道明亮的傷疤。對撞擊產生的碎片進行的分析發現了大量矽石。科學家表示矽石只有在一顆堅固的多岩天體在爆炸前穿過木星大氣層並刺入地表深處的情況下才會形成。
  5.聖瑪麗亞隕坑
聖瑪麗亞隕坑(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Cornell/ASU)
“機遇”號火星車拍攝的偽色照片,藍沙在聖瑪麗亞隕坑底部移動,好似波浪一般。照片呈現的色彩立基於“機遇”號的照相機捕獲的近紅外和可見光波長,幫助顯示隕坑周圍土壤和岩石成分之間的差異。
拍攝這幅照片旨在紀念“機遇”號探索火星表面7週年。這輛火星車於2004年1月24日登陸火星,執行原定為期3個月的探測任務。 “機遇”號將利用幾週時間,獲取聖瑪麗亞隕坑的數據,而後朝著更大的“奮進”隕坑進發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