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解開秦王負劍之謎 [打印本頁]

作者: lawmann    時間: 2011-12-28 15:20     標題: 解開秦王負劍之謎

荊轲刺秦王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典故,這個秦王,當然指的是秦始皇,那時候他還沒有稱帝,事情的起因與過程大家想必都已知道,筆者就不再敘述,荊轲沒有刺成秦王,不過,卻留下了一個謎,那就是秦王是怎樣拔出寶劍的?
       當時荊轲繞著柱子追秦王,而秦王情急之下卻拔不出劍,旁邊的大臣都在喊:“王負劍!王負劍!”這時候,一個御醫用藥囊擲向荊轲,秦王趁機拔出劍來,砍斷了荊轲的左腿,反敗為勝。
       看來秦王確實是負了劍,而且很管用,秦王負劍說在古時一直不存在爭議,近代卻對此爭論的很厲害,廣為大眾認同的觀點是秦王配帶的劍過長,所以急切間拔不出來,這是很容易想到的,同時也是合乎邏輯的想法,但也有人不這麼認為,從專業的角度論證了秦王即使用再長的劍,只要負起來,一樣可以拔出,以下是該文的節選:
    “秦俑坑迄今共出土22把青銅劍,長短不一,最長的95厘米,最短的81厘米,工藝雖然工整,並非長度一致。即使秦始皇佩帶了長達100厘米的長劍,在情急之下也能拔出來。
       在實際情況下,我們可以想見,普通成年人的雙手平直伸開,距離一般達到150厘米左右,即使用當今普遍超過100厘米的武術用劍,同樣可能輕易的拔出來,秦代的劍還沒有現在的長,為何秦始皇就拔不出來呢?
       所以認為秦始皇拔不出來劍是劍太長的原因是非常武斷的。那麼秦始皇拔不出劍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答案是當時中原地區的佩劍方式所導致的。
       秦始皇上朝時就是通過璏式佩帶法佩劍的,當他被荊轲追殺的情急之下,一面躲避一面拔劍,由於劍鞘很緊,又固定在腰部,當然拔不出來了。這時一位大臣的一聲“王負劍”就瞬間改變了歷史,所謂“負劍”,就是為了順利地拔出劍來,人們通常將劍順著腰帶向身後移動,使劍形成人背負的狀態,拔劍時人稍低頭哈腰,用手從肩或腦後握劍柄向前拉。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不是秦始皇不會負劍,是太慌張了,經人提醒才恍然大悟,以此拔出劍來砍斷了荊轲的左腿。也幸虧秦始皇的腰帶很光滑,沒有玉或線之類的阻隔,否則中國歷史又將改寫了。”
       負字在古代涵有背的意思,按照字面上理解,負劍就等於把劍背起來,該文作者顯然就是這樣理解,看上去也似乎很有道理,但稍加分析,就會覺得這種觀點不能成立,人用手從背後拔劍,只要劍稍長一點,要想拔出肯定會非常困難,還是在十多年以前,已經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
       大家還記得有一部電影叫作秦頌,在拍荊轲刺秦王這場戲的時候,某著名導演讓演員把劍背到背上,卻怎麼也拔不出來,驗證了背後拔劍說的不可行,而結合文獻中的細節,秦王既然是把劍佩在腰上,決不可能背起來以後再拔,“將劍順著腰帶向身後移動,使劍形成人背負的狀態,拔劍時人稍低頭哈腰,用手從肩或腦後握劍柄向前拉”,形勢上根本就來不及,如此看來,該文作者與某著名導演是異曲而同工了,二者都誤解了“負”字。
       筆者認為,眾大臣所謂負劍,並不是要秦王真的把劍背負起來,而是要秦王把劍鞘斜負在腰後,劍就很容易拔出,這個負只是一個虛詞,秦王是領會了的,所以避過大難,今人卻為字面所惑,陷入了歧義。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