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暹羅處於英法兩國殖民東南亞的「緩衝地帶」,從而得以保持獨立。一些歐美學者支援這種觀點。美國著名地理學家道比在《東南亞》一書中提出:「在鄰近地區都受到歐洲人殖民奴役之際,泰國是東南亞地區唯一維持獨立的國家。但這個普遍遭受奴役的地區,泰國獨立的意義,表面大於實際,因為它原是作為在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利益與在緬甸及馬來亞的英國殖民利益之間的緩衝國而存在,它的獨立是受到殖民者的『容忍』,而不是依賴自身力量的支撐。」(英國,E.H.G 道比《東南亞》,三聯書店1958年,中文版,第267頁)。英國的史學家布萊恩•哈里遜在《東南亞簡史》一書中說:「到19世紀末,英法兩國的統治區域已被明確劃分,因為暹羅在英法兩國的統治範圍之間起到了緩衝地帶的作用,才作為獨立國家而生存下來。」(Brian Harrison, South-East Asia, A Short History, 1996 New York, P.201-202)。又如前蘇聯的泰國史專家尼•瓦•烈勃里科娃在《泰國近代史綱》中也指出:「保持暹羅的形式上的獨立符合於法國,也符合於英國的利益,在兩國的殖民地之間建立緩衝帶。」(蘇 尼•瓦•烈勃里科娃《泰國近代史綱》下冊 商務印書館 1974年中文版,第3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