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諸子百家由來簡介 [打印本頁]

作者: zoomam    時間: 2011-3-31 04:25     標題: 諸子百家由來簡介

古代治國,施政與教化合一,師即是官,弟子因稱師為「子」,並以「子」題其師之著作,如《荀子》、《莊子》、《墨子》……等等。《漢書·藝文志》持諸子百家出於王官論,云:「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司徒掌教育)。」「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史官掌紀錄典籍)。」「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羲和掌星歷)。」「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理官掌刑法)。」「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禮官掌禮秩)。」「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清廟之守掌祀典)。」「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行人掌朝覲聘問)。」「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議官乃諫官議郎之屬)。」「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神農後稷教民稼穡)。」「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稗官乃小官)。」

九流十家的派別區分,出自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歷述了諸子學派的學術源流,並評價其長短得失,是綜論諸子百家思想的最為完整之作。

在我國學術思想史上,最早評述諸子學派的文字,是《莊子·天下篇》。篇中評述的各家是:一為鄒魯之士、搢紳先生,二為墨翟、禽滑厘,三為宋鈃、尹文, 四為彭蒙、田駢、慎到,五為關尹聃,六為莊周,七為惠施與桓團、公孫龍等辯者之徒。

其後,荀子的《非十二子篇》所非議的各家是:一為它囂、魏牟,二為陳仲、史鰍,三為墨翟、宋鈃,四為慎到、田駢,五為惠施、鄧析,六為子思、孟軻。

莊、荀對諸子思想的評述,僅將思想家歸類並論,猶未冠上家派的名號。孟子力辟楊墨,仍非家派之稱,到了韓非子言「世之顯學,儒墨也」,才有了家派的冠冕。

一入漢代,先有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依序論列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等六家。次有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儒、道、陰陽、法、 名、墨六家之外,又增列了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等四家,湊成了十家之數。

上述十家,惟班固以小說家為「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故云:「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除去「小道」的小說家,則為「九流」。惟「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故「亦使綴而不忘」,以存一說而已!

然漢志諸子出於王官之說,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實則,九流十家各有托古而立之說,如儒托堯舜,道托黃帝,墨托大禹,農托神農,而未有自承出於王官者。且家派判定,亦未有必然性,故死守家派的藩籬,恐有失諸子思想的全貌真相。

儒家概略

儒本為掌教育之人,就是以六藝教人的保氏,因為孔門專傳六藝之學,所以叫做儒家。諸子中,儒於道最尊。荀子合「儒」「墨」二家,謂之「顯學」。儒家學說之要旨在:重教化、主寬恕、貴禮治;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仰仲尼。

其重要代表人物有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諏邑曲阜人,父名紇,字叔梁;母顏征在。生於周靈王21年,死於周敬王41年。(西元前551- 479年)周遊列國十三年,不得行其道,乃專力著作,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立萬世哲學、文學、治世之準則。

其中心思想極為重視講道德、說仁義,追求大同之治。對人格修養注重「居心」,施政措施,講究「正名」,以「忠恕」「一貫之道」為其哲理。

孔門優秀弟子分四科十哲: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子張。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西元前372- 289年)受業於子思之門人,歷事齊梁滕宋諸國,而未能行其道,乃退而著《孟子》七篇。思想重心乃是:道性善、法先王、講仁政、重禮義、輕功利、距(排斥)楊(楊朱)墨(墨翟)、放邪辭、尊王賤霸。其思想是從孔子而來。

◎荀子,名況,時人尊稱為卿,或曰荀卿,或曰孫卿,趙國人。五十始游齊,繼而至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著《孫卿子》三十二篇。主性惡、法後王,其學說正與孟子相反。

道家概略

老子著書「言道德之意」,又有《道德經》之名,因以「道」名家。其思想要旨在:崇法自然,主張無為,去健羨(健,強也,不羨慕強者),絀(貶)聰明,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

其代表人物如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人。著《道德經》(唐稱《玄通道德經》)五千言。主張法自然、主無為;以「卑弱自處」,以「自隱無名為務」。

◎莊子,名周,宋國蒙縣人。著《南華真經》十餘萬言。主張齊一切善惡、是非、壽夭、生死;主委心任運,乘化以待盡。其人生觀為樂天安命的達觀主義;其施政理念,則為純順自然的無政府主張。實際上,莊子是在用自己對《道德經》的理解來解釋《道德經》,將後人有誤導的作用。

◎為我派──楊子,名朱,字子居,戰國衛人,嘗學於老子。其思想要旨重樂生逸身,不為「壽」、「名」、「位」、「貨」四事所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法家概略

古代禮法並稱,後禮流為法,故禮家流為法家。其思想要旨為重干涉、嚴賞罰、貴法治。其派別與代表人物如下:

◎尚實派──主張致富圖強、獎勵實業、提倡武勇。其代表人物有二:

管仲,名夷吾,相齊桓公,攘夷狄,尊周室,九合諸侯,完成霸業。曾說:「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李悝,相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富國強兵。著《法經》六篇,商鞅受之以相秦。

◎尚法派──主張信賞必罰,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乎民心。商鞅為其代表。他由魏入秦,相秦孝公,定變法令:行保甲、興農事;廢封建,立郡縣;平均賦稅、統一度量衡。因執法嚴峻,開罪太子,終車裂(相傳此刑乃將犯人的頭及四肢分別縛到五輛車上,由馬引車前進以撕裂其身體,民間俗稱五馬分屍)而死。

◎尚術派──主張循名覆實、君操其名、臣效其形。代表人物為申不害,相韓昭侯。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國治兵強。

◎尚勢派──主張重權立威、尊君卑臣、令行禁止。代表人物為慎到。戰國趙人,學黃老道德之術。

◎大成派──主張執一以敬,「法」「術」並重,「勢」「利」兼顧。韓非子為代表。他是韓之諸公子,與李斯同師荀卿,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其本於黃老。著《孤憤》、《五蠹》、《說難》、《內外儲說》,十餘萬言。

墨家概略

「墨」為派名,因墨家熱心救世,以自苦為極,垢面囚首,面目黎黑,有「繩墨自矯」(繩墨是指木工的工具,用來矯正木頭使其正直。意即以繩墨作為自我規範責求的標準)之精神,故稱為「墨」。其思想重點在《墨子魯問篇》全都標明了:「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統一於天道);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喜(悅也)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

代表人物為墨子,名翟,魯人。有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奔人之難,雖蹈火不辭。今存《墨子》五十二篇。其思想要旨,《淮南子要略》說:「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儒者禮煩擾而不說(說,易也),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指三年之喪)而傷生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的一貫思想,可以孟子兩句話包括,就是「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

名家概略

名所以紀萬物,名定而萬物有別,我國古之名學,與印度之「因明」,西洋之「邏輯」,同為辯論術。其理論重心為「控名責實」,即是「正名」,為名家之所長。至「苛察繳繞」,故為不必要之分辯,乃流於詭辯矣。其派別與代表人物如下:

◎鄧析子──鄭人,與子產同時。好刑名,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

◎尹文子──齊人,其說由「道」歸於「名」「法」,主張「正名定分」。

◎公孫龍子──趙人,其學重在辯析名實,作「白馬非馬」「堅白異同」之說,有書行世。

◎惠施──宋人,與莊子友善,述「歷物」之言,而其旨為「泛愛眾物,天地一體。」

陰陽家概略

陰陽有二義,一曰「日月陰陽」,二曰「五行陰陽」。陰陽家初由歷象日月星辰之天文學,演變為鬼神迂怪之事,乃後世星相之濫觴。其要旨為: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其派別與代表人物如下:

◎黃帝──始有陰陽之學,陰陽家推為始祖。

◎鄒衍──齊人,為燕昭王師,號「談天衍」,謂海外有九大洲,中國名赤縣神州,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鄒奭──齊人,號「雕龍奭」,采鄒衍之術以紀文。

雜家概略

雜家之特點,在兼「儒」「墨」、合「名」「法」,無固定宗旨。其派別與代表人物如下:

◎呂不韋──濮陽人,本為陽翟大賈。相秦,封文信侯,乃厚遇天下智士,使各著所聞,集為《呂氏春秋》,亦稱呂覽,嘗懸之咸陽市門,令有能更易一字者,賞萬金,但終無人應。

◎淮南王──姓劉,名安,漢高祖少子長之子,襲父位為淮南王。嘗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內書外書及中篇,名為《淮南王書》(又名《淮南子》)號曰鴻烈。今存內書二十一篇。

理學概略

宋儒之治經,匯合周秦諸子,兼采漢唐道佛之長,講求心、性、理、氣,而為一種以「儒」為表,以「佛」「道」為裡之哲學。這是因為當時的士人,有一部分對長久以來的漢唐經學,專治詞章訓詁、繁瑣破碎,於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不言,離內聖外王之道,與當時國事背景不合。因此轉於經中求微言大義,從個人方面開始,內求於心,外以利天下為己任。

理學家自認超越漢唐諸儒,直接承受孔孟之道,所講的均為修身、為人、治國、平天下之大道,又受佛教禪宗以及道家玄說之影響,乃混合儒佛道的思想,以道為本,以儒為用,雖是以道為本,而又不敢離開孔孟,遂托易說明老子之道。他們多因佛而釋儒,或授佛以入儒。可見當時佛對儒影響之深,尤以禪宗所述明心見性學說影響至大。其時代、派別與領袖人物如下:

北宋

◎濂溪學派──周敦頤,稱濂溪先生,字茂叔,湖南道州人,故居濂溪,著有《太極學說》及《通書》。以明易及天人之理,開一代理學之宗。

◎洛學派──程顥,稱明道先生;程頤,稱伊川先生;皆河南人,同是周敦頤的門人。

程顥以「識仁」為先,以「定性」為本,而存之以「誠」「敬」。重在「養氣」,謂「性即氣,氣即性」,是為「氣一元論」。

程頤主「用敬」「致知」,重在「存理」,謂「心、性、天,一理也。」為「理一元論」。

◎關學派──張載,稱橫渠先生,世居大梁,僑寓關中。著作以《正蒙》及《東銘》、《西銘》為最重要。此學說尊賢貴德,樂天知命。以為人性有二元:一曰「天地之性」;一曰「氣質之性」。主張以學變化氣質,而復其天賦之善性。為「性二元論」。常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自任。

南宋

◎閩學派──朱熹,字晦庵,婺源人。生於閩之尤溪,稱考亭先生。其學集周、張、二程之大成。其要旨在「道問學」:謂「性即理」,主「居敬」「窮理」「格物致知」,益以「讀書」;治學重客觀而主于歸納。理氣並重,為「理氣二元論」。

◎江西學派──陸九淵,稱象山先生,江西撫州金溪人,曾講學象山。其學說中心為「尊德性」:謂「心即理」,主「明心見性」「自作主宰」;先於「辨志」。治學重主觀而主於演繹。重視領悟,為「心一元論」。

明代

姚江學派──王守仁,字伯安,稱陽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曾築室貴州修文縣東洞,改名「陽明洞天」。其學說亦謂「心即理」,主「致良知」「知行合一」。表彰陸學,以致知而格物,與朱子以格物而致知相反。亦為「心一元論」。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