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攝政王多爾袞 [打印本頁]

作者: 樂樂    時間: 2011-2-13 06:00     標題: 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掌握大權,不讓皇太極的長子繼位,故意扶持僅六歲的福臨順治皇帝即位,因此有人懷疑,皇太極突然暴斃,可能是他謀害的。
  多爾袞和皇太極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比皇太極小二十歲。皇太極對多爾袞非常好,多爾袞十九歲時,皇太極就任命他為剛組織的六部之一,吏部的管部大臣,西元一六三六年,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汗稱帝時,又封他為親王,地位僅次於年高德邵的代善(努爾哈赤的第二個兒子)。西元一六三八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當統率,帶領軍隊第四次攻入長城。西元一六四二年(崇德七年;明崇禎十五年),又封他為「四大輔政」之一。
  皇太極一直到死,都未曾立太子,他把長子豪格列為「四大輔政」之一,可能含有訓練他為未來皇帝的意思,皇太極突然去世,多爾袞扶立福臨,剝奪了豪格的輔政地位,並將輔政由四人減為兩人。四個月以後,多爾袞要另一個輔政,凡是都要向他請示,從此掌握了實際的政權。
  多爾袞在西元一六四四年三月,聽到李自成攻陷了北京,明崇禎皇帝上吊的消息,決定乘虛而入,搶奪明朝的江山。他趕走了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並且剿平張獻忠等流寇。他又招降許多明朝的將領,使得明朝的殘兵敗將,以及南方的忠義之士,或被招降或被打敗,南明三王,福王、魯王、唐王的勢力,也一一被瓦解了。
野心勃勃的多爾袞
  多爾袞一直認為,他的父汗是要把汗位傳給他的。努爾哈赤臨終前,唯一受命趕到現場的大福晉阿巴亥帶回的遺詔也是這麼說。但是,那時多爾袞只是十四歲的小孩,還沒有兵權與政權。而皇太極已是後金軍、政地位最崇高的「四大貝勒」之一。因此,皇太極掌握了全局,讓所有大、小貝勒都推戴他繼位。而且,在他登基前,他們還逼死了多爾袞的生母,矯詔要她殉葬。
  多爾袞對這件事當然懷恨在心;他一直認為皇太極不但搶了他的汗位,還因心虛而逼死了他的母親。到了皇太極駕崩,他已成年,是擁有正白旗的軍權,又有豐富政務經驗的「睿親王」。他的親兄弟,也擁有兵權的英郡王阿濟格與豫親王多鐸,當然是擁戴他的。所以,除了已死的皇太極,當時誰也沒他的權勢大,他當然「理所當然」的想把汗位奪回來。
  當時,大多數重臣並不反對多爾袞繼位。因為他實在是有才幹,有能力的。如果沒有反對勢力,他也就順利登基了。
  反對的人是八旗中由皇太極親領的正黃、鑲黃兩旗。他們是皇太極的「親軍」,一向高人一等。如果多爾袞繼位,他們必然失勢,所以他們堅持「立皇子」,以維持皇太極的正統宗支。當時,最有勢力的皇子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他比多爾袞還大三歲,也是軍功顯赫,政治經驗豐富的人。
  於是,大清分成了三派,支持多爾袞的、支持豪格的和中立的。局面鬧得很僵,都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但大清的皇帝卻是皇太極死了二十幾天了,繼位人選還沒有確定。朝中劍拔弩張,「皇弟」、「皇子」之爭,造成了空前的政治危機。最後這危機到底是誰解除的呢?孝莊!
  她知道,如果讓這兩個勢均力敵的人內鬥起來,大清就完了。而這兩個人是誰也不肯讓誰的。所以她提出了第三人選:她六歲的兒子福臨。這一個人選,占了幾個優勢:就兩黃旗來說,他不但是「皇子」,而且因為他母親的地位比豪格的母親高,就「子以母貴」來說,比豪格更占優勢。你們要皇子,就給你們皇子,你們還有什麼話說?而且,豪格本來就只仗著兩黃旗支持,兩黃旗不鬧了,他就孤掌難鳴。
以情以理說服多爾袞
  更重要的關鍵:她得說服多爾袞肯讓位。她首先「動之以情」:她與多爾袞本是青梅竹馬的情侶,陰錯陽差讓努爾哈赤把她指婚給了皇太極。雖然成了叔嫂,但她知道,多爾袞對她始終是有情的。多爾袞當然不肯讓豪格,但讓他所愛的布木布泰的兒子,總是可以考慮的。而且,她又答應讓多爾袞攝政;反正福臨太小,實際掌權的還是多爾袞,讓多爾袞心平氣和。其次「說之以理」:他告訴多爾袞,如果多爾袞不肯讓位,因此造成大清的內亂,則上無以對祖宗,下無以對子孫。這個「帽子」太大,多爾袞不能不考慮。更讓多爾袞不能不顧慮的,是她還「脅之以勢」;她出身蒙古貴裔,滿、蒙的關係極為密切,蒙古方面的態度是舉足輕重的。她以福臨是「蒙古外孫」,爭取了蒙古對福臨的支持,又說服中立派贊同她的釜底抽薪之計。於是,讓原先鼎足之勢,變成支持福臨的占絕對優勢,逼得多爾袞不得不「讓」位,而解決大清迫在眉睫的危機。
  雖然就當時而言,危機解除,卻也留下了後遺症:多爾袞仗著自己的「讓位」之功,擴張權力,排除異己,終於還是害死了他的對頭豪格。朝中的王公大臣,有些依附他,有些不滿意,也只好明哲保身,不敢與他對抗。到後來,他連小皇帝也不放在眼裡。使叔侄兩人勢同水火,把孝莊夾在兩者間左右為難。多爾袞權大勢大,囂張跋扈,甚至想逼孝莊改嫁他,被漢臣勸阻。為了安撫他的情緒,孝莊只好逼順治拜他為父,以滿足他的虛榮心。
  順治漸漸長大,他對多爾袞的仇視,是多爾袞心知肚明的。這令多爾袞不能不擔心:如果有朝一日順治長大親政,他自己將有什麼下場?而且,他當皇帝的野心,從來沒有消失過。竟然想把順治廢了,自立為皇帝。
  孝莊面臨了抉擇:她心中不是不愛多爾袞,但不能坐視多爾袞篡位,造成對大清的傷害。她利用「心理學」的戰術擊敗了多爾袞:在順治登基的時候,多爾袞和所有的王公重臣都寫下效忠順治的誓書。多爾袞當時的誓書上,誓言秉公理事,絕不存私心,排除異己,而且一定效忠皇帝,如果違誓,「短折而死」。孝莊把他的誓書給他看,指責他違背了誓書上的所有誓詞!
  多爾袞死於關外墜馬,死時只有三十九歲:對一生戎馬的人,這是不可思議的。也許,就是他自己違反了誓書的誓詞,讓他心虛,才「應誓」的吧?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