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從校歌看民國時期的大學精神
[打印本頁]
作者:
JLL
時間:
2010-12-4 11:38
標題:
從校歌看民國時期的大學精神
萬堛攭滿A辭狺F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別離。絕僥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唌A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複神京,還燕碣。
這是一首西南聯大的校歌,歌詞調寄《滿江紅》,聯大中文系羅庸教授所作。
歌詞中的“仇寇”二字,原爲“倭虜”,聯大編制校歌、校訓委員會貝w采用這篇歌詞作爲校歌時,爲含蓄起見,改“倭虜”爲“仇寇”。餘生也晚,十多年前在披覽西南聯大校史資料時才在無意中讀到這首在聯大校友中已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校歌。許多文字看過了也就忘了,但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讀到這篇歌詞時在我的心靈深處激蕩出的久久難以止息的波瀾。伴隨波瀾的起伏,我仿佛走進了那個漫天烽火的歲月,看到了現代中國最負盛名的三大學府——北大、清華和南開的師生在“仇寇”炮火和硝蝷元U堳n遷的身影,聽到了山城的皺褶媔ルX的弦誦之聲,……我知道,這不是一首普通的校歌,它所書寫的不只是聯大自身的歷史,更是在顛沛、板蕩和亂離之中一代青年學子的擔當世運之氣。在那激揚悲壯的旋律堿O難折的“壯懷”,是“舊邦”中的“新命”。後來,我又在不同的場合陸續地讀到其他一些大學的校歌,一樣的情懷,不一樣的旋律,共同組合成那個時代學子心中豪邁、壯闊的交響,其中的每一個樂章,每一個音符,都躍動著一種難以抑止的民族“新生”的渴望,一種青春生命中煥發出來的剛毅堅卓的精神,一種那個時代陶鑄而成的昂藏挺特的理想。幷且,這種渴望、精神和理想全都化作了那個時代青年學子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成爲一代又一代校友心中最溫馨的集體記憶和共同語言,幷融入民族歷史的血f之中。
當時我就想,如果把這些校歌彙集成册,那該是多為吨H的記錄!但是,我又想,這大概只能是一種奢望了,半個多世紀之後,山河猶在,人事已非,許多大學往事早已在俯仰之間化作了陳[,到哪里去找回寄在已成逝波的那個時代深處的夢想,到哪里去打撈遺落在歷史汪洋中的碎屑殘片,到哪里去喚醒被塵封在冷酷的時光隧道中的校園記憶!就在我恍然若失的時候,我的同事馬軍先生給我發來一個郵件說,他已經網羅到一百多首民國時期的大學校歌,擬以“桃李芬芳”爲題,分“國立篇”、“省立篇”、“私立篇”及“其他篇”,輯彙成册交出版社出版,希望我能爲這部校歌集寫幾句話。不久,他就將已編好的書稿擱在我的書桌上。書ZG輯錄了民國時期107所高校的校歌,既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西南聯大、浙江大學、南開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北洋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鱆糷j學、暨南大學、同濟大學、東吳大學、滬江大學等著名學府的校歌,也有持志大學、銘賢學院、內政部警官高等專科學校、達德學院等現在已不太爲人所知的高校的校歌。雖還不能說已將當時所有大學的校歌都囊括以盡了,但就收錄在案的這107首校歌而言,已足以展現民國時期高校校歌特具的神貌了。
校歌之于它的學校,就如同國歌之于它的國家,它可以說是校園生活的現代圖騰。對大學而言,校歌不只是一串音符,一簇象徵性的符號,更是一種靈魂,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幷代表各該校的特點。它是由各該校的歷史傳統和辦學風格凝聚而成的,它的旋律縈繞、彌散著每一位學子心中的憧憬和夢想。因此,當時從教育行政部門到各高校,對校歌的編制都極爲重視,西南聯大就是一個顯例。193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曾專門就校歌事發出訓令稱:“音樂一科,爲陶冶青年兒童身心之主要科目,自古列爲六藝之一。現在各級學校教授音樂,取材雖未盡趨一致,但自編校歌,以代表各該校之特點,而于新生入學之始,則教之歌齱A以ㄤo愛校之心,影響至爲重大。茲爲考察起見,各學校應將所編校歌,呈送本部,以備查核。”仍未編制校歌的學校,必須抓緊編制,幷限期呈報。這個訓令下達之時,聯大甫從長沙遷到昆明,開學還不過一個月,校舍、設備問題亟待解芋A秋季招生即將部署,頭緒紛繁,無暇顧及校歌。
10月3日教育部再次以訓令催逼,“限一個月內將辦理情形及校歌、校訓呈報”。10月6日,聯大成立了編制校歌校訓委員會,聘馮友蘭、朱自清、羅常培、羅庸、聞一多爲委員,幷請馮友蘭爲該會主席。經過反復討論,到1939年6月30日,校歌委員會通過了以羅庸作詞、張清常作曲的《滿江紅》爲校歌的方案,隨即由校歌委員會具函向常委會呈報。7月1 1日,聯大常委會第112次會議乖陶q過,7月15日,常委會向學校各部門知照校歌通過事,19日備文向教育部呈報。從開始編制到最後通過,聯大校歌的編制過程前後竟持續了9個多月!此後,這首校歌便伴隨著聯大學子,每位新同學注册後,都會得到一頁鉛印校歌,在校歌中入學,在校歌中成長,幷永銘在聯大校友的“心版”上。其實,不只聯大如此,每一首校歌的編制過程都是慎之又慎的,只要看看這部書中的詞曲作者就知道校歌的製作是如何之慎重,以及校歌在校園文化中的份量了。詞作者有蔡元培、黃炎培、范源廉、張瀾、陳果夫、羅庸、葉楚傖、成仿吾、馬一浮、鄭貞文、唐蔚芝、王毓祥、蕭公權、陳瑜、易韋齋、汪東、熊慶來、馮滌塵等;曲作者有聶耳、李叔同、趙元任、蕭友梅、張清常、程懋筠、嵇文甫、唐學齱B閻紹璩、李抱恍、馮孝思、陳歌辛、沈心工等。這個名單當然不能說已囊括了那個時代所有最好的歌曲作者,但這埵C出的部分名單就已大致可說是一時之選了。邀請名家爲各大學校歌填詞譜曲,當然是希望通過他們手中的紙和筆抒寫出大學師生的心聲。
馬軍在“編後小記”中說:“編輯本書源于兩年前一個偶然的念頭,當時便以收滿百首爲目標。ㄟ吤H後才發現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我這個人還算有點琱腄A學術研究之餘,四處奔走,百般搜尋,權且作爲一種調節和休息。”這本書就是他窮兩年之力、艱辛勞作的所獲。爲了便于讀者比較真切地聆聽和解讀這些校歌,馬軍在編輯時頗下了一番功夫,除了注明每首校歌的出處外,還在每首校歌之前撰寫了該校的簡史,扼要地介紹該校的沿革,幷盡可能配上該校的校訓及校徽、校旗的圖案。套用一個流行的句式,可謂以校歌的精神來編輯校歌,個中的甘苦當然不是我所能完全體會的,可是,我多少能{理解它的價值。在一個放逐理想的時代堙A書中的那些校歌,以及校歌中的理想,不免給人以一種恍若隔世之感,但我想這也許正是馬軍這項工作的意義所在。因爲大學的名字就叫理想,校園就應該是孕育理想的搖籃!如果連大學城堛瑣リl也不能“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那就不僅僅是校園本身的悲哀了!
弦歌中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但弦歌中寄托的理想珣N永琚C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