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香港與革命運動
[打印本頁]
作者:
夜鬼
時間:
2009-2-22 05:13
標題:
香港與革命運動
清代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內憂外患迭起。外有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內有太平天國亂事。廣東省香山縣人孫中山目睹國家衰弱情景,曾先上書建議政府變法圖強,惜不受時用。最後,他走上革命之路,以求救國。
孫中山先生曾在香港就讀中學(中央書院)和西醫學院共七年。在港期間,他認識了志同道合之士,如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等,四人被時人稱為四大寇。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1895年1月,孫中山、鄭士良、陳少白等聯合香港輔仁文社的楊衢雲、謝纘秦等,建立香港興中會。該會總部設在上環士丹頓街15號,以商號乾享行作為掩飾。
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以香港為基地,發動過多次起義。從1895年香港興中會建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16年間,孫中山先生直接策劃的十次南方起義中,便有六次是以香港為基地籌備的。這六次起義分別是乙未廣州之役、庚子惠州之役、潮州黃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廣州新之役和廣州三.二九之役。由從可見,香港可說是革命的籌劃總部。
除了籌劃外,香港更是革命軍火的運輸要地。此外,海外和國內革命黨人也在香港聯絡和招募新人。每次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逃至香港,作為停留。屯門的紅樓便是其中一所避難所。
香港除了是革命基地外,更是革命宣傳中心。1900年1月25日,革命報刊《中國日報》正式出版。這報社位於香港中環。該報先後成為興中會、同盟會的宣傳喉舌,宏揚革命精神。1904年,該報曾刊登了孫中山撰寫的<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內有滿清政府的十大罪狀。不少百姓讀後,也感認同。除此之外,《中國日報》記者更建立戰地記者制度,委派記者親身報導革命起義運動情況。除了《中國日報》之外,在辛亥革命成功前,尚有至少十多種革命刊物是在香港出版,如《廣東日報》、《東方報》、《香港少年日報》等。
從以上各方面分析得知,香港和清末革命運動實息息相關,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一九一一年,革命運動得到成功,香港實功不可沒!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11月6日,香港一間中文報社收到一則後來證實並不真實的消息,聲稱北京政府已倒台。市民大眾走到街上慶祝狂歡。11月9日,廣東宣佈獨立。不少本港知名人士擔任新政府要職。如伍廷芳任外交部長、陳少白任外交副部長等。11月13日,香港市民再次上街慶賀廣東獨立,脫離滿清統治。當時,不少市民更在先施公司、多福公司內同時剪辮,以此表示清朝已亡。
香港政府態度卻大大不同。前兩廣總督張鳴歧逃亡至香港,港督盧押將他安置於香港匯豐銀行董事長府邸,並派出副官相伴。當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總統時,香港政府又禁止市民為孫中山就職舉行慶祝活動,並禁止他們認購新政府發行的公債,更預言新政府很快就會垮台。由此可見,香港政府渴望清朝繼續管治中國下去。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