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八國聯軍
[打印本頁]
作者:
lowie516
時間:
2008-8-1 18:36
標題: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八國聯軍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腐敗落後暴露無遺,而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也使得中國人民紛紛反抗。原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義和團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他們不滿外國侵略,改口號改為「扶清滅洋」,並開始攻擊西方人士。此舉讓野心勃勃的西方更有理由出兵占領中國。
19世紀末,義和團興起於山東,後來轉入直隸(河北一帶),席捲京、津。當時慈禧信任山東布政使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槍砲不傷」,欲借助義和團達到排外目的。義和團民入京後,到處殺害外國人、教徒,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攻進天津租界。
駐京之各國使節以情勢險惡,於是要求該國政府出兵干預。光緒26年(公元1900年)5月,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Edward Hobart Seymour)率八國聯軍200餘人,從大沽出發,經天津向北京推進。6月17日,外國軍隊攻陷大沽炮台,清將董福祥率兵2000餘人進駐京津鐵路和義和團一起阻擊聯軍,西摩爾攻勢受挫。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帝的名義,向英、美、法、德、義、日、俄、西、比、荷、奧11國同時宣戰。
與此同時聯軍兵力不斷增加,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7月14日,聯軍攻陷天津,直隸提督聶士成陣亡。7月29日,慈禧太后命斬反義和團派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卿袁昶。8月4日,聯軍集兵約2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清軍將領聶士成頑強抵抗,後因彈藥用盡,撤退失守,聯軍繼續進犯,直隸總督裕祿見大勢已去,自盡身亡。8月8日清將李秉衡率領「勤王師」1萬5000兵力禦敵,亦被聯軍擊敗,此時京師已無險可守。
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俄軍攻東直門,日軍攻朝陽門,美軍攻東便門。中午,英軍抵達,攻破廣渠門,美、俄、日軍隊在遭遇抵抗後,也於下午攻入內城。聯軍攻入北京城後,義和團拳民堅守不退,與聯軍之間的巷戰持續了兩天,斃敵400餘人,最後聯軍又攻佔了紫禁城(清皇宮)。慈西太后挾光緒帝出亡,經山西而達陝西西安。隨後北京淪陷,慈禧見義和團已無利用價值,又欲平息外強之怒換取求和,在逃亡途中,下諭各地痛剿義和團。
戰事結束後,聯軍軍隊仍不斷抵達中國。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Alfred Waldersee)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聯軍陸續增至10萬,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兵、騎兵17萬,分六路佔中國東北。
光緒27年(1901年)正月,懲治義和團罪首,端親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發配新疆。山西巡撫毓賢、禮部尚書啟秀等人處斬。4月,醇親王載灃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謝罪。
9月7日,清廷派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為代表和英、美、日、俄、德、法、奧、意、荷、比、西等十一國駐華公使在京簽訂和約。因歲次辛丑,故史稱《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八國聯軍至此結束。
經此一役,許多愛國志士深知,非推翻滿清政府不能救中國,故孫中山領導之革命運動日益得到廣泛的支持,最後遂有辛亥革命之舉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