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語言的歷史 粵語是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
[打印本頁]
作者:
夜鬼
時間:
2008-7-13 05:57
標題:
語言的歷史 粵語是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
我們吐納心聲、傳達智謀、與人交流,最主要是通過語言來表達。「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誤國」,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就已意識到了語言的重要性。《春秋》中說:「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成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重要條件,戰國時的鬼穀子也說:「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德國的大文學家席勒則認為:「思考是我無限的國度,言語是我有翅的道具。」失去了語言,就如同失去翅膀。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語言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都起著巨大的作用。在中國古代,人們在用一種什麼樣的語言在交流,他們也像現在的人們一樣,會在全國推廣和普及普通話嗎?
语言的历史 粤语是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
中國的古代,也是十分重視各地方言的統一,有自己的「普通話」的,古人的普通話謂之「雅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辭海·雅言》條說:「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孔穎達在《正文》中說:「雅言,正言也。」阮元在《與郝懿行論〈爾雅〉書》中解釋說:「正者,虞夏商周都之地之正言……正言者,猶今官話也。」由此可見,「雅言」是中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如此說來,似乎還是很籠統。「雅言」究竟是什麼?雅言等於夏言,中國古代的普通話是以河南話為標準音的。各代都認為洛陽『居天地之中,稟氣特正』,語音為天下正統,各地語音都要向洛陽音靠攏。唐人認為「中華音切,莫過東都」。唐人之後,有過有關標準音的討論,明初時朱元璋命人編撰《洪武正韻》並向全國頒發,同樣也是標榜「以中原雅音為定」。直到清朝中期以後,官話的標準音才向北京話轉移。今天的北京話,其實就是四百年前的東北話。
歷朝歷代以來,對「共同語」的推廣都沒有停斷過,1955年後,中國大力推廣的普通話語音基礎以北京官話為中心,據說推廣過程中有過一些小插曲,有人說粵語就是古代的普通話,是中國最早的普通話的「活化石」,還打算奉粵語為中國「國語」。
據說在粵語文化圈裡,比如香港,有人談論辛亥革命後的一段掌故,說當年帝制傾覆,共和初肇,在中華民國國會裡,要求奉粵語為中國「國語」的呼聲很高,票數還過半了,後來是孫中山先生親自出馬說服了粵籍議員,勸他們放棄粵語,改投北京話。最後,粵語才以三票之差敗給了北京話。
自然,這是訛傳。當年的國語會議是袁世凱親自主持的,發音也是各區平衡,逐字投票通過。但說粵語即為古代普通話的說法卻是真實存在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說普通話!」在中國七大方言中,古色古香的粵方言,有著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漢語詞彙和用法,如「企」(站)、「渠」(他、她)、「晏」(晚)、「慳」(節省)、「無」(沒有)等等。粵語還保存了古漢語中的「入聲」(即第七、八、九聲,以k、p、t等音作結),多起來雖然儒雅動聽,卻不是那麼的好懂。
有人認為粵語形成於晉代,所謂「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而在西晉發生「八王之亂」後,又出現「五胡亂華」的局面時,確實出現過北人南遷的高潮。清代學者陳灃認為,廣州音最切合隋唐音,最方便閱讀古文。著《廣州音說》一書,說:「蓋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中,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
2004年,「廣東封開:嶺南文化發祥地論壇」在封開縣舉行,專家們就認為:粵語源自於中國古「雅言」,並確認廣東廣信(封開)是粵語的發祥地,粵語是中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對中國古代文化和語言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