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以仁德感化人的劉備(一) [打印本頁]

作者: 骨總    時間: 2008-7-1 10:10     標題: 以仁德感化人的劉備(一)

劉備,字玄德,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開始時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狀態,先後寄居公孫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之下,但他始終堅持仁政的思想,致使許多人被他的仁德所感化,為他竭盡所能地效忠效力,從而能成就其一生的霸業。

桃園三結義
劉備是漢景帝的兒子劉勝的後代,到了他這一代,家業已經敗落。他自幼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並以販鞋及織席為生。他家附近有棵五丈多的桑樹,長得非常茂盛,從遠處看像小車的華蓋。幼年與孩子們戲耍時,他曾指著桑樹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車蓋」,可見他從小就胸懷大志。

長大後,因為寬厚待人,結交了許多豪傑,尤其與關羽、張飛義結金蘭後,開始了逐鹿中原的大業。有關他們三人的結拜,歷史上有一段傳說:張飛原本是一名肉販,但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平時把豬肉放在門前的一口井裡,然後在井上壓一塊千斤重石,因為沒人搬得動,所以肉也丟不了。久而久之,他以為除了他以外,沒人能撼動那塊大石,就在石頭上寫著:「搬動石頭者,白割肉一刀。」 有一天,關羽路過看到石頭上的字,就使勁將石頭搬開,接著「唰∼」地一刀割走大塊豬肉離開了。張飛得知後,不甘白白損失豬肉,跑去找關羽算帳。關羽認為:寫了就該算數,怎可後悔呢?兩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他們倆都力大無比又武藝高強,圍觀的人都不敢勸架。 此時劉備挑著一擔草鞋經過,他見關、張都是英雄好漢,有意結交,於是上前將二人分開,並且說:「如今天下大亂,好漢應該為國效力,怎可在此做無謂的爭鬥呢?」關羽、張飛見他氣宇不凡,說的也有道理,就不好意思再打了。接著相邀到張飛的店中飲酒,三人越談越投機,於是就在店後桃園裡結拜為兄弟。當時正值三月桃花盛開,史稱“桃園三結義”。

這一拜,使三國的歷史充滿忠肝義膽,也為後人留下許多盪氣迴腸的故事。
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當時正值東漢末年黃巾之亂,三人變賣家產招募鄉中三百餘人,參與鎮壓叛軍。平定黃巾之亂後,劉備因鎮壓有功,被任命為平原縣令。不久,督郵前來視察,一見面就開口索要紅包,張飛聞言大怒,當場不由分說的就將他綁在樹上鞭打二百。劉備見情況已無法收拾,就棄官掛印逃走了。
接著他們投靠公孫瓚,公孫瓚上表任劉備為別部司馬,與青州刺史田楷共同抵禦袁紹。後來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派人求助,田楷與劉備派兵解圍。戰後,陶謙敬佩劉備的為人,撥給他四千士兵,並上表他任命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不久陶謙病重,他告訴左右說只有劉備可以保全徐州。陶謙死後,眾人請劉備任徐州牧,劉備認為無功不受祿,堅辭不受。經過多人再三勸說,最後才勉強答應。 後來呂布前來投靠,但趁劉備帶兵外出討伐袁術時,佔領了徐州。失去徐州後,劉備不得不投靠曹操,曹操表薦他為豫州牧,並撥數千兵馬,讓他重回小沛討伐呂布,結果被呂布打敗。曹操於是親自出兵消滅呂布,劉備也隨曹操回到許都。 曹操認為劉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英雄,一直對他很不放心,可是表面上還是竭力拉攏他,並表薦他為左將軍。劉備受此禮遇,深感惶恐不安,為了避免鋒芒太露,就在後園裡種菜,過著隱居式的生活。 一天,他在後園澆水時,曹操派人請他去喝酒。酒酣耳熱之際,曹操問他誰可稱為當今英雄?劉備歷數袁術、袁紹、劉表、孫策等人,曹操連連搖頭說:「當今英雄,只有你、我二人而已!」聽了此話,他彷彿心事被揭穿一樣,驚得兩手一鬆,將筷子掉到地上。與此同時,恰好響了一陣驚雷,劉備乘機解釋自己因害怕雷聲才掉筷子。曹操見他如此膽小,才稍微放下了戒心。 不久,獻帝的舅舅董承受皇帝誅殺曹操的密詔,並召劉備密謀復興漢室。劉備見曹操戒備森嚴,沒有機會下手,但又怕事機敗露,招來殺身之禍,於是向曹操提議帶兵南下徐州截擊袁術。曹操雖然同意,但派朱靈、路招同行,藉以監視和牽制他。劉備取得勝利後,把朱靈、路招派回許都報捷,自己卻遲滯不歸。 不久,事跡果然敗露,曹操誅殺董承等人,並密令徐州刺史車冑尋機刺殺劉備。此事被關羽知曉,殺了車冑並佔領徐州。劉備於是公開反對曹操,並計劃聯合袁紹,合力夾擊曹軍。 曹操得知後親自帶兵前來攻打,劉備不敵大敗,妻子被擄,關羽也被迫投降,劉備只得前往投靠袁紹。官渡之戰中,關羽替曹操斬殺袁紹的大將顏良、文醜,袁紹轉恨劉備,使他在袁紹營中如坐針氈,惟恐隨時遭遇不測。當時,劉辟、龔都在汝南起兵,騷擾曹軍後方。劉備為了脫身,向袁紹請求去汝南聯絡劉辟,共謀討伐曹操。袁紹採納他的意見,劉備於是南下,並與從曹營逃出的關羽會合。 袁紹官渡戰敗後,劉備投靠荊州劉表,且在荊州一住就是七年。有一次,他發現自己髀裡肉生,慨然流涕,劉表問他為何流淚?劉備說:「過去身不離鞍,髀肉皆消。如今不再騎馬,髀肉復生。歲月流逝,老之將至,可是功業不成,因此生悲。」劉表聞言,就給他一支軍隊,屯軍新野,以抵禦曹軍。 三顧茅廬 在荊州寄居的這一段時間,劉備總結了幾次失敗的教訓,認為雖有關羽、張飛等虎將,可是要成功大業,非有王佐之才輔助不可。謀士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劉備大喜,決定親自登門拜訪。 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到臥龍岡拜訪諸葛亮時,不巧他有事出門,只好失望回去了。過了幾天,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又趕緊與關羽、張飛冒著寒風大雪前去,但諸葛亮恰好又出外訪友了。 劉備認為可能自己的誠意不夠,才兩次撲空,決定連續幾天吃素,並挑選一個黃道吉日再去拜訪。不久,三人又來到臥龍岡,恰好諸葛亮在午睡,劉備不敢驚醒他,站在外面等候。 諸葛亮醒來後,與劉備暢談國家大事,劉備對諸葛亮的才華佩服不已,邀請他出山相助。諸葛亮本不想過問天下之事,但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感動,就答應了。 當劉備問諸葛亮有多大智謀時,他回答說:「主公有多大膽略,亮有多大謀略。」劉備當即把配劍解下交給他,意思是:配劍如劉備本人,可任由其支配一切。因劉備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胸襟,諸葛亮才得以充分施展才華,輔佐劉備逐鹿中原。 攜民渡江 後來,曹操發兵荊州,此時恰好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繼位後向曹操投降。諸葛亮勸劉備乘曹軍未到之前取得荊州,劉備不願趁人之危,回答說:「吾不忍也。」然而曹操大軍將至,不取荊州只有撤退一途,於是決定向江陵撤退。 大多數荊州百姓都信任劉備的為人,願意跟他一起撤退。劉備明知跟隨一群男女老少是個拖累,仍不忍棄之而去,就派遣關羽到岸邊準備數百艘船隻,以便「攜民渡江」。走到當陽時,跟隨百姓已有十餘萬,輜重也有數千輛,只能日行十餘里。有人勸他快些行進,否則難以保全江陵,並且表示隨行百姓太多,曹操的大兵來到,必難以抵抗。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之而去!」 曹操為了防止劉備佔據江陵,親率精騎五千加速追趕,一日一夜跑了三百餘里,終於在當陽長阪追上。劉備不敵逃走,讓張飛率二十騎斷後,義膽忠心的張飛砍斷追兵必經的小橋,橫眉橫眼站在橋頭大聲吼道:「俺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見狀,無人敢過河追趕,劉備才得以順利脫險。另一位忠義之士趙雲則不顧自身危險,衝入敵軍中抱出劉備的兒子,並保護兩位夫人,也脫離了險境。 當陽之戰,劉備因不忍拋下百姓而失利,讓曹操獲得許多輜重和俘虜。劉備敗走後投奔駐守在江夏的劉表的長子劉琦處,並計劃聯合江東的孫權以抵禦曹軍。 起於赤壁之戰,終於夷陵之戰 曹操佔領江陵後,企圖一舉掃平江南。孫權也感到了威脅,於是與劉備達成協議,兩軍聯合抵禦曹軍。 曹軍與孫、劉聯軍大戰於赤壁,聯軍以火攻大破百萬曹軍,然後水路並進、全力掩殺,曹操率殘兵狼狽逃回北方。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孫權的軍隊則佔領了荊州的北部地區。赤壁之戰後,從此三分天下。 後來,關羽在荊州對曹軍發動猛攻,且利用暴雨成災之機,水淹於禁等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又圍曹仁、呂希於樊城、襄陽。曹操大為恐慌,於是挑動孫權從背後襲擊。關羽最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荊州全部丟失。 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廢除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許靖、諸葛亮等人勸劉備稱帝,以繼承漢統,劉備於是稱帝,國號漢。 稱帝不久,為了替關羽報仇,並奪回荊州,劉備決定率軍親征,文武群臣紛紛勸阻,但他一概不聽;孫權求和,也被他拒絕。與此同時,張飛因想念關羽,酒後亂性鞭打將卒,部屬一氣之下將他殺死,投奔了東吳。 劉備痛上加痛,遂一意孤行,親自率領大軍深入吳境達五、六百里。吳國將領陸遜誘敵深入,然後堅守不戰,雙方相持了七、八個月。待蜀軍疲倦不堪時,陸遜趁機以火攻燒毀蜀軍營帳,蜀軍大亂,幾十萬大軍瞬間瓦解,此役史稱「夷陵之戰」。劉備戰敗後逃到白帝城,羞愧難當,加上年老與勞累,終於一病不起。 臨終前,他告誡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正是這種「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理念,使他能成就大業。只可惜晚年一心一意為兄弟報仇,招致夷陵之敗,含恨去世!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