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標準發音」演變 普通話對上一套是南京官話 [打印本頁]

作者: 國安員    時間: 2020-8-4 11:43     標題: 中國「標準發音」演變 普通話對上一套是南京官話

中原戰亂,漢人多次南遷,使南京語音中包含較多中原古音。
在中國,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之說—即官話、吳、湘、客家、閩、粵、贛,也有八大九大之說。很多相鄰地區,相隔一條河或者一座山,方言就會有很大不同。如果以這種細分來統計,那真不知道漢語裡有多少種小方言。

秦始皇推行「書同文」,將秦隸作為民間官方通用文字。圖為秦泰山刻石宋拓版本 (局部)

作為統一國家走向開放、流動、融合的重要工具,秦始皇推行「書同文」,將秦隸作為民間官方通用文字,也沒法讓「說話」統一。所以於歷朝歷代,都只好由官方規定一種「標準音」,而如何能夠成為官方標準語言?在封建社會時代,自然是皇帝或者最高領導自身熟悉的發音來定。
「普通話」是現在中國官方標準話的稱呼。在中古時期,標準語稱作「雅言」、「雅音」、「正音」,明清稱作「官話」,清末改稱「國語」。民國成立後,政府斷斷續續推行全國國語統一


民國八年(1919年)國語統一籌備會,推展國語 (網上圖片)

到了1956年,將標準話命名為「普通話」。現代普通話最早發端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清政府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將官話正式定名為國語。當時的官話,是滿蒙貴族說的話。換句話說,這是滿族人講漢語時的發音。
作者: 國安員    時間: 2020-8-4 11:44

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將「官話」稱為「普通話」,與會者也就普通話的方言基礎有激烈爭論,最終大會投票,從覆蓋漢語區的15種主要方言中,選出一個作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結果是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北京官話」以52票位居榜首;其次就是51票的西南官話,之後就是46票的吳語以及25票的粵語。最終由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普通話」一詞開始被廣泛應用。普通話「北京官話」作為中國「標準發音」,對上一套「標準發音」,也是明朝的南京官話。
至於漢語發音的歷史變遷,可追溯至漢代,朝廷頒布「共同語」,即「通語」,各地講不同方言的人使用「通語」交流。由漢末起至唐末藩鎮之亂,黃河沿岸的中原人經歷漫長南方遷移,將河洛古語帶到東南沿海。

黃河沿岸的中原人,因長期戰亂經歷漫長南方遷移。圖為《明皇幸蜀圖》局部,描繪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途中落魄情形 (網上圖片)

東晉衣冠南渡後,中原「雅音」南移。不同的政權都按照其首都的語言為標準。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陽話為標準音,南方以南京話為標準。洛陽話和晉代前的漢語已經有很大差別,是北方遊牧民族學習漢語的產物,而南京話是南遷的晉王室的語言和當地語言融合形成,也是今天「吳語」的源流。漢族知識分子以南方的「建康話」為正統。
到了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編著《切韻》,音係為建康話為主。隋末,揚州成為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因此,當時的揚州話由於接近建康話和《切韻》,在當時社會上很流行。當時的揚州話也是今天吳語的源流之一。
唐代在《切韻》的基礎上,制定了《唐韻》作為唐朝標準音,規定官員和科舉考試必須使用唐韻。此外,江南開始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因此蘇州話和當時的首都長安話,也成為一種通行語。

《清明上河圖》播繪北宋汴京繁華,圖為說書人講故 (網上圖片)

到了宋代,在《唐韻》基礎上制定《廣韻》,元代則以首都大都話為標準音。之後,明初定都南京,官話以南京語音為基礎,建立明朝官方標準語。南京自春秋時期屬吳地,本土語音稱為「吳語」。晉代中原漢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後,中原雅音成為南京上層社會的用語。此後,中原戰亂,漢人多次南遷,使南京語音中包含了較多的中原古音。
至於普通話,大抵可追溯到元、明、清三朝北京為首都時以北方音調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

明初定都南京,官話以南京語音為基礎。圖為《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網上圖片)

當明末滿族入關後,滿州人將紫禁城周圍10里之內的漢人全部趕,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里之外稱為外城。內城的滿人說滿語,外城的漢人說的就是前朝官話即南京話。到滿清統一全國,雍正年間設正音館,首次確立以北京內城官話,即滿式漢語為國語正音,並大力推廣。至於南京話直到清末,依然有「南京白話最堪嘉」的美譽。滿式漢語的國語標準音,地位到了清末民初才最終確立,這種將漢語的發音、詞彙和語法全面改變的滿清官話,定義為「國語」。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