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火燒圓明園歷史 [打印本頁]

作者: zoomam    時間: 2019-11-14 04:46     標題: 火燒圓明園歷史

歷史人物評價,要回到其歷史背景。
「火燒圓明園」為中國近代公認含有屈辱成分的史事,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佔據圓明園,搶掠後再將這座「萬園之園」付之一炬。
「火燒圓明園」後,西方有不少聲音對英法聯軍的暴行嗤之以鼻,法國著名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於1861年11月,他在給好友、參加過英法聯軍的巴特勒上尉回信,怒斥這樁醜行。


火燒圓明園油畫

雨果說,有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two bandits entered the Summer Palace),一個搶劫,另一個放火。毀滅圓明園是由兩個勝利者共同「完成」的。掠奪大量藝術品及珠寶後回到歐洲,還手牽手的笑著。(And back they came to Europe, arm in arm, laughing away. Such is the story of the two bandits)又表明這兩名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圓明園今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卻在筆記說過,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時並未毀壞清朝宗廟社稷,又到上海、寧波等剿滅太平天國賊匪,兩件事都是有德於我,中國人不應該忘了大的恩情而計較小的怨恨。「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傷毀我宗廟社稷,目下在上海、寧波等處助我攻剿發匪,二者皆有德於我。我中國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京城被攻佔,行宮遭燒毀,國寶被搶劫一空,曾國藩說「英法有德於我」,實在令人費解。


曾國藩

誠然,曾國藩說出此番話,放在那個時候也許會有不同感受,時在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當時,曾國藩正帶領湘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另外也在主推洋務運動。前方戰事緊急,曾國藩急需洋人軍隊相助,故一心求勝的曾國藩,對助他剿匪的英法聯軍感恩戴德。加上曾國藩負責主持洋務運動,所以必須摒棄舊恨及民族大義,向洋人學習。英法列強無疑就是洋人中流砥柱,需要英法的技術及設備,更需要他們的支持。
曾國藩的舉動及言論,確實有特殊原因。但是這樣的「高屋建瓴」,還是引起後世普遍詬病,甚至唾罵。曾國藩被譽為「最後的理學家」乃至「中華千古第一完人」,近代不時都有人追捧曾國藩為偶像。不過,他也是一名非常有爭議性的歷史人物-因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以及膽小怕事諂媚洋人,被貼上「曾剃頭」、「劊子手」、「賣國賊」等標籤。


洋務運動中,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也許這些罵名或許有些過重,但從民族大義上確實有虧。作為漢臣的曾國藩,卻幫助滿清屠殺漢人,的確是無法洗白。他不論是在天津教案中,還是在火燒圓明園後,曾國藩也確實有諂媚洋人之嫌。然而,在曾國藩看來,鎮壓農民起義事大,國家被外國欺辱事小,安內遠比攘外來得更重要,因為,太平天國企圖顛覆大清政權,而洋人只不過是來「搶東西」。
也有歷史愛好者認為,其實曾國藩的思想境界很狹隘,他只忠於清廷而非中國,他只想立下戰功而不顧國家利益和民族危亡。不過,在批評曾國藩同時,也應該考慮他所處的歷史背景。曾國藩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忠君愛國,自始至終不把清廷當成外族統治者,而甘願做清朝賢臣良將。當時中國人,對洋人普遍缺乏起碼的認識,沒有意識到他們有如此威脅......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