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日部隊流放國軍至雨林 他鄉墓揭孤寂淒涼
[打印本頁]
作者:
zoomam
時間:
2019-8-16 01:48
標題:
日部隊流放國軍至雨林 他鄉墓揭孤寂淒涼
近十年才再度被提及一段幾被遺忘的歷史。
巴布亞新畿內亞那個島國,遠在南太平洋上,有一處卻與中國軍人有着密切的關係,它就是拉包爾。在2008年,台灣《聯合報》報道一則「巴紐異域 國軍荒塜千骨枯」新聞,澳洲歷史學家發現在拉包爾發現三座國軍墓碑,才慢慢道出一件於二戰時期國軍的孤寂淒涼。
澳洲歷史學家發現在拉包爾發現三座國軍墓碑
這裡說的巴紐,就是巴布亞新畿內亞(當時名為新畿內亞)其中一個島,島上一處名拉布爾的地方,二戰時期被日本佔領,並不斷將奴工與戰俘島上,被稱為「魔鬼地獄」。當中包括約一千餘名國軍戰俘被輾轉送到拉布爾戰俘營:有參與「淞滬會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衢州戰役、忠義救國軍及少數其他戰區的國軍。2008年,台灣媒體報道了在南洋小島,發現胡亂掩埋著600多位中國烈士的骸骨,同時國軍在拉布爾戰俘營的故事也曝光。
澳洲軍隊抵達時拉包爾戰俘營的官兵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迅速佔領了東南亞各國以及大洋洲的一些小島國,其中就包括當時還在澳大利亞統治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日軍為了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軍事基地,選擇了當地的最大城市拉包爾。當時,當地華裔人民約800人,全數被日軍關進了拉包爾西部一座集中營。
拉包爾是戰時日本海軍航空隊重要基地,圖為駐紮當地的582航空隊零式戰機
作為南太平洋的重要戰事基地,這也是美日反覆爭奪的一個地方。由於修建及管理基地需要大量勞動力,也為日本所缺。所以日本人,就利用其他侵佔國的軍人俘虜充當苦力,中國人力資源豐富,自然避不開。
1943年11月,日軍船艦在拉包爾港內遭盟軍炸射
據指,由於中國士兵大多沒有出過海,且運輸船條件非常惡劣,很多人都沒有熬到上岸就死在了船,最後僅有1600餘人「倖存」到達拉包爾。據澳洲昆士蘭華人聯合會前秘書長粟明鮮博士,在澳洲軍方檔案中找到相關記載指出:不計在運輸途中死亡者,先後約有1600多位國軍俘虜被送來當奴工。
由於當地屬於熱帶氣候,不少中國人適應不了濕熱,加上遭受非常惡劣對待,有656人因適應不了長埋於此。據倖存者的回憶,當時中國俘虜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島上遭到了非人的對待,除了工作環境炎熱潮濕,十幾個人擠在小岩洞中睡覺,工作時間長達18個小時,食物供應根本供不上,只能用木薯和樹皮充飢。
有份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3名官兵
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拉包爾。8月20日,島上的「中國軍人勤勞隊」奮起反抗,開始一波波的起義,最終「中國兄弟團」取得勝利,佔領拉包爾基地,解放拉包爾市,這座城市亦成為二戰中唯一由中國軍人單獨解放的國外城市。1946年,中國兄弟團為死難的中國戰俘與當地華僑共同修建一座公墓和紀念碑,將在此死亡的653同胞中的259具遺骸遷葬於此。當年夏天,中國兄弟團完成拉包爾佔領任務,乘美國軍艦回國。距離第一批被送至拉布爾做苦工之日,已是四年半之久。
拉包爾的中國抗日將士墓園紀念碑
據了解,在新畿內亞病逝或被日軍殺害的官兵遺體集中遷葬於拉布爾,共計373座,可惜僅有英文姓名,無法得知正確中文姓名。本來民國政府有意開掘火化裝運回國安葬,因國共內戰爆發,經費無籌,後因民國政府遷台,連定時祭奠都有困難。
拉包爾附近 Karavia Bay 三座刻著中文與青天白日中華民國國徽的墓碑
1962年,當地華人遷居澳洲,再加上澳洲於1972年與台灣斷交,處境雪上加霜,後來1994年,拉包爾市區於火山爆發後被火山灰掩沒,後來,埋骨於此的抗日將士更鮮為人知,直到近年,澳洲歷史學家才發現三塊未被破壞的墓碑。2009年,這座墓才再次被人提及,其後,中國駐澳使館重修墓地,並詳細核對具體人數與姓名,將來把這些烈士骨灰,按批次依次送回祖國。
[
本帖最後由 zoomam 於 2019-8-16 01:52 編輯
]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