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工地出土大量晚唐文物 了解唐宋廣州發展及功能佈局
[打印本頁]
作者:
打冷震奇俠
時間:
2019-7-15 05:43
標題:
工地出土大量晚唐文物 了解唐宋廣州發展及功能佈局
佐證廣州早在唐宋時期,已成為中國乃至東亞第一大商港。
最近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針對一處工地展開搶救性考古發掘,在面積8600平方呎的範圍下,已出土較為重要的文物超過2000件,晚唐遺物數量,更在廣州城市考古工作中僅次於南越國宮署遺址。證實廣州一帶自唐代起,作為絲路重要港口,究竟有多繁華。
考古發掘現場
據內地媒體指,工地考古發現唐、五代、宋、明、清時期文化遺存,清理出建築基址、灰坑、水井、路面等遺跡,還出土豐富的晚唐、五代南漢及宋代遺物。據統計,逾2000件的較重要文物當中,屬於晚唐的遺物數量,在廣州城市考古工作範圍中,僅次於南越國宮署遺址。
考古發掘現場
考古現場工地,數米深的大坑底部有灰黑色的堆積;中間層有建築基址、方磚、木樁等遺存;靠近北面有數眼圓口的水井,旁邊有一層白色的貝殼和螺殼。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易西兵指:工地所在地處於唐代廣州城西南、宋代廣州城西城東部,再往西就是唐宋時期的蕃坊。
考古團隊指,在發掘遺址的文化層堆積,最厚超過6米,自下而上包含晚唐、五代南漢、兩宋、明清及民國等各時期的堆積,比廣州大佛寺考古工地發掘的文化層堆積還要深厚。其中,遺址最下部為灰黑色河相淤積堆積,平均厚度近2米。淤積堆積下部是五花土原生堆積,表明遺址所在區域歷史上長期為河湧或湖泊,很可能是珠江水道範圍,能夠了解千年來珠江岸線變化。
出土的文物展示
另一方面,考古發掘出土大量唐代遺物,包括生活用器,以及非日常用的精美用器,證實晚唐以來,這一帶是密集的生活區,商業也比較發達。
在遺址的河相淤積堆積之上,考古人員還發現晚唐五代時期的人類活動面和木構建築基址,出土了大量晚唐時期陶瓷器、木屐等生活用器,鹿角和牛、猴等動物骨骸,以及大量貝螺殘骸。活動面和建築基址的發現表明,至遲到晚唐時期,遺址所在區域已經逐漸成陸,形成人類居住或商業區。
出土的青釉罐
今次出土的晚唐遺物數量,在廣州城市考古工作中僅次於南越國宮署遺址,器類有陶或青釉罐、執壺、碗、燭台、杯、器蓋、算珠,木屐、盤,以及石器、銅器等。其中一件較完好的為唐代「和上盆」銘文青釉盆。目前,考古人員初步判斷陶瓷器來自多個窯口,能夠佐證唐代時期,廣州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和商業城市,究竟有多繁華。
出土的算珠
考古發掘出土了十多隻明確為唐代的木屐,其中多件保存基本完好。當中有一隻晚唐木屐,前部有裝飾的花紋,底部有木齒防滑。因為木齒有磨損,推測是被使用過的,甚至根據木齒靠裡的一邊磨損厲害,還可猜測該木屐的主人走路是「內八字」。
出土的木屐
出土的木屐
此外,該遺址出土的10多件燭台,也令現場考古人員讚歎。這些燭台有中空和盤口,在之前的廣州考古中少見。現場考古人員介紹,從燭台的份量、體量、造型來看,這些燭台不像是尋常人家使用,從中能感受到唐代先民的審美觀和先進技術
出土的燭台相當有份量
考古人員發現遺址中,宋代建築基址相當豐富,多為磚砌牆基,部分殘高將近1米,有的經過多次加固修葺,有的延用至明代或更晚時期。考古人員遺址範圍內還發現近40眼晚唐五代至民國時期的水井。密密麻麻,包括不同時期,尤以宋明清時期密集。其中有些晚期的水井打破了早期的水井,反映這區域自晚唐以來人類居住活動頻繁。
南唐韓熙載夜宴圖
考古專家指,本次考古發現為探索唐代廣州城西的人類生活和商業面貌、歷史地理環境特別是珠江岸線變遷,以及唐宋廣州城市發展和功能佈局提供了重要考古材料。據了解,工地在田野考古工作結束後將交付給工程建設。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