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明代皇室重啟人殉制有文獻載 發掘王爺墓確定
[打印本頁]
作者:
zoomam
時間:
2018-11-2 03:41
標題:
明代皇室重啟人殉制有文獻載 發掘王爺墓確定
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2006年打開一座明初墓葬,發現墓主人身份極為顯赫,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專家還在墓葬中發現許多珍貴文物,包括兩件國寶級文物「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及「雲龍紋青花梅瓶」。然而,考古專家還發現及確認明朝最殘酷的一幕。
國寶級文物「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這座墓葬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墓主人名叫朱棟。據史料記載,朱棟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母親是劉惠妃。朱棟出生於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歲時就被封為郢王。朱棟一直生活在南京,直到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才前往封地安陸。六年後,朱棟病死,年僅26歲。諡號為靖,因此稱之為郢靖王。
考古人員打開朱棟墓
《明實錄·太宗實錄》載,朱棣聽到弟弟死訊,非常傷心,下詔:「輟朝十有五日,遣官賜祭,命有司治喪葬」。當郢靖王朱棟死後一個月,於郢王府的朱棟王妃郭氏自縊而死。
為何這樣?也許與明朝的規矩有關。按規定當藩王無子,在死後就要除封。朱棟只有三個女兒,沒有兒子,因此郢王爵位要被革除,郭王妃因此更傷心。據《明史》載:「王薨逾月,妃慟哭曰:未亡人無子,尚誰恃?」於是,郭王妃「引鏡寫容付宮人」,然後說:「俟諸女長,令識母」,最後自縊身亡。
史書雖說郭王妃自願而死,但實情有可能並非如此。因為郭氏之死,除了可能因郢王爵位要被革除,還有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恢復一項非常殘酷制度—殉葬制有關。
朱元璋畫像
我們常說的殉葬制,指的就是「人殉」,即是以活人作為死者殉葬品的制度,用以他們死後,繼續服務死者亡魂。人殉制度在商周時期非常盛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也有。先秦著作《墨子·節葬下》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史記·秦本紀》載,秦武公死時:「初以人殉死,從者66人。」當進入封建社會,人殉制度已經非常少見,只有少數民族還存。
不過,當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恢復了這項慘無人道的制度。通過分析明朝史料,當皇帝、親王死後,若果妃嬪沒有生子的,是要殉葬的,此外,還要殉葬一定數量的宮女。這樣的例子在明朝的官方記載中有很多,包括《明史·后妃傳》記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趙翼《廿二史札記》中也有「明宮人殉葬之制」之條;李氏朝鮮史籍《李朝實錄》亦載,明成祖朱棣死後殉葬的嬪妃有三十多人,明宣宗朱瞻基駕崩時,殉葬的嬪妃仍有十多人。即使如此,但沒有直接證據來證明明代有人殉制度的存在,直到郢靖王的墓穴被打開。
明宣宗朱瞻基畫像
專家在發掘郢靖王墓時,發現墓室有前室、中室、後室三部分。在前室發現了一些木俑,在中室發現了一些隨葬品,後室就是存放郢靖王夫婦棺槨的地方。然而,在後室中發現,王妃的陪葬品居然比郢靖王的還要多,專家推測很有可能因為王妃殉葬,所以卹典加厚。
考古人員在清理中室時,發現東西兩邊各有一個耳室,各擺放三具棺木。專家通過分析死者的牙齒、骨骼判斷,殉葬者均為未成年女性。也就是說在郢靖王墓中,有六位未成年的女子殉葬。
明英宗畫像
明代宮廷人殉制度,最終在幾十年後,以明英宗臨終前「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下詔「殉葬非古禮 ,仁者所不忍」,明朝才正式廢除人殉制度。到了1673年,清朝康熙再次下旨禁止奴僕隨主殉葬,這才徹底終結了被朱元璋重啟的人殉制度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