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唐代宦官:古代“城管” [打印本頁]

作者: oldman1959    時間: 2014-11-9 08:39     標題: 唐代宦官:古代“城管”

有網友將《清明上河圖》惡搞了一下,PS為《城管來了》,畫面上熙熙攘攘的汴梁鬧市,一場洗劫後滿地狼藉,闃無一人…… 中國古代有沒有城管?有人認為周朝的“監市”就是城管,還有人說唐代白居易《賣炭翁》詩中的“黃衣使者”比較像。監市,顧名思義是市場的監管者,與今之城管相似。 《莊子·知北遊》中有“監市履也,每下愈況”的文字,似乎是與城管有關的最早記載了。李頤的註釋是:“市魁履豕,履其股腳難肥處,故知豕肥耳。”原來(大豬)的小腿以下部位是“難肥處”,越往下踩越能判斷出整豬的肥瘦程度。由是推論,監市履應該是為了抽稅。據《舊唐書》記載:“監市踐於衙,理市治序”;“距府十丈無市,商於舍外半丈,監市職治之”。監市並非衙門在冊胥吏,屬於外聘人員,略似當今之協管員。官府十丈、民舍半丈外方可設市買賣,是監市的管轄範圍。古代分工沒有現代細緻,監市很可能兼城管、稅務、工商管理職能於一身。懷著幾分惡意查了半天,沒查到監市禍害百姓的記載,看來《清明上河圖》的PS版,可能有點冤枉大宋“城管”了。但大唐的“宮市”欺市擾民,倒是劣跡斑斑證據確鑿。這一秕政初名“內中市買”,始於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楊貴妃的阿哥楊國忠曾任“內中市買使”,後改稱“宮市使”,負責宮廷採買事宜。楊國忠“安史之亂”殞命馬嵬坡後,歷經肅宗、代宗到德宗朝,權力逐漸轉入內廷宦官手中。唐德宗初登大位時尚知節儉,晚年卻越來越貪婪奢靡,“宮市”也折騰到了民不堪命的程度。白居易的新樂府名篇《賣炭翁》,生動描繪了宦官們的惡形惡狀: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翩翩而來的“黃衣使者”,手持文書、口稱敕令,名為採購,實則奉旨打劫,“半匹紅綃一丈綾”不過象徵性地意思一下。據韓愈《順宗實錄》記載,德宗末年連宮市文書也不用了,“置白望數百人於兩市並要鬧坊”,“白望”這名號起得夠形象,只要被“望”上的貨物,就以宮市的名義掠走,只付大約十分之一的貨值,還要另索貨物進宮的“門包”和腳錢。這些惡棍的身份真假莫辨,賣貨的百姓常常空手而歸,“名為宮市,而實奪之”。韓愈還記載了一個與賣炭翁相反的案例:有農夫以驢負柴進城出賣,遭遇自稱宮市使的宦官,僅付數尺絹作為貨款,又索要門包,命他趕驢送柴入宮。農夫哭著把絹交還給宦官告饒,宦官不肯接受,堅持要送柴進宮。農夫抗爭道:“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於是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農夫毆官,街吏拘人上奏,德宗下詔處罰宦官,賜農夫絹十匹。 “然宮市亦不為之改易。諫官御史數奏疏諫,不聽。”
作者: oldman1959    時間: 2014-11-9 08:40

白居易筆下的宦官,直接“回車叱牛”運柴入宮,賣炭翁忍氣吞聲任其宰割;而韓愈記載的宦官更惡,勒索門包外加送貨上門,農夫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兩案比較,也提示了一條出路:只要佔理,不妨索性把事情鬧大,沒準還能爭取到補償。 “街吏”身份相當於巡警,居然照章辦事拿人上奏,簡直是給皇上出難題。德宗不得不處理了敗壞宮廷形象的宦官,卻堅持宮市政策一輩子不動搖。當時另一遭人詬病的秕政是“五坊小兒”。 “五坊”係指宮內的雕坊、鶻坊、鷂坊、鷹坊和狗坊,豢養這些禽獸的是一批下層宦官及市井無賴,號稱“五坊小兒”。據《資治通鑑》記載,這群人“皆為暴橫以取人錢物,至有張羅網於門,不許人出入者,或張井上使不得汲者。近之,輒曰'汝驚供奉鳥雀!'即痛毆之,出錢物求謝,乃去。”他們到酒食之肆相聚飲食,店家若要求買單,必遭辱罵毆打;更惡劣者會留下一袋子蛇,命店家供養,藉此訛詐賴賬。唐德宗駕崩後,順宗繼位,任用王叔文、王、柳宗元、劉禹錫等,試圖削弱藩鎮、打擊宦官勢力,並下詔蠲免苛雜,停止“進奉”,革除宮市及五坊小兒等秕政,史稱“永貞革新”。新政實施百餘日,宦官俱文珍等就發動政變,幽禁順宗擁立新君。王叔文、王貶死,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等八人貶為外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把持政治權力,才能保住既得利益。宦官作為喪失自然繁育能力的特殊利益集團,陰狠歹毒也異乎尋常,其長期挾制皇帝掌控朝政,實為中唐至晚唐之特色政治。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