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古代正史中唯一的女將軍:秦良玉 [打印本頁]

作者: 替更王    時間: 2014-11-3 06:42     標題: 古代正史中唯一的女將軍:秦良玉

長久以來,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古代巾幗英雄的故事,如花木蘭、平陽公主、樊梨花、楊門女將、梁紅玉等。但這些人要么是民歌或演義中的人物,要么就是其身份並非正式的將軍。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正式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實際上只有被明朝崇禎皇帝詩讚“鴛鴦​​袖時握兵符”的女將軍秦良玉。

《明史·秦良玉傳》說:“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 ,為遠近所憚。​​”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載入將相列傳的女將軍,填補了正史將相列傳中長期以來無女性的歷史空白。

明神宗萬曆元年,苗族女子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樂天鎮郊的鳴玉溪邊,父親秦葵詩書持家,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於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弟弟秦民屏。父親教秦良玉詩書字畫之餘,也不忘苗家傳統,從小訓練她舞槍弄棒、騎馬射箭。

秦良玉少既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大志,且禀賦超群,文翰得風流,兵劍諳神韻,老父秦葵曾憮然嘆息道:“你哥哥和弟弟們都遠不及你,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後定能封侯奪冠。”秦良玉氣吞山河地回答道:“使兒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

秦良玉是一個秀外慧中的女子,因此擇偶眼光非常高。當時,忠州紈絝子弟曹皋看上了秦良玉,被秦斷然拒絕,後來曹皋加害於她,以秦良玉支持抗稅鬥爭之名將其打入大牢。

出獄後,秦良玉在家中搞了一次比武招親,曹皋也來應徵,自然不是對手。在這次招親中,秦良玉相中了石柱宣撫使馬千乘。馬千乘是名門之後,其先祖乃漢朝“馬革裹屍”的伏波將軍馬援。

萬曆二十年,剛滿20歲的秦良玉嫁給了馬千乘為妻。石柱也屬忠州,離秦良玉的娘家不遠,是一個以苗族人為主的郡縣,朝廷設置宣撫使統轄這些歸順了大明的苗人。宣撫使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訓練兵馬,維護安定。夫唱婦隨,秦良玉一身文韜武略在這裡派上了用場,幾年時間,她就幫著丈夫訓練了一支驍勇善戰的“白桿兵”。婚後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馬祥麟。

所謂“白桿兵”,就是以持白桿長矛為主的部隊,這種白桿長矛是秦良玉根據當地的地勢特點而創制的武器,它用結實的白木做成長桿,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桿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於山地作戰。馬千乘麾下的數千名白桿兵驍勇異常威震四方,確保了石柱的一方平安。

萬曆二十六年,播州宣撫使楊應龍勾結當地九個部落揭竿反叛,他們打家劫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獲悉後,派遣李化龍總督四川、貴州、湖廣各路地方軍,合力進剿叛匪,馬千乘與秦良玉率領3000名白桿兵也在其中。由於白桿兵特殊的裝備和長期嚴格的山地訓練,因此在播州的戰爭中十分得心應手,經常給予叛軍出其不意的打擊,每戰必勝。

無奈之下,叛軍調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裡,城外則設下五道關卡,分別是鄧坎、桑木、烏江、河渡和婁山關,每道關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楊應龍欲據此頑抗。

平叛勢在必行。攻打鄧坎,是由秦良玉帶領500名白桿兵為主力。鄧坎守將楊朝棟見對方兵力單薄,便準備一舉吞滅,於是把手下5000名精兵全部拉到陣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陣式。秦良玉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毫不畏懼,騎一匹桃花馬,握一桿長槍,威風凜凜地殺入敵陣。只見她左挑右砍,東突西沖,所過之處敵軍兵士紛紛殞命。敵軍潮水般湧向她把她層層包住,不料她越戰越勇,所向披靡,一邊砍殺周圍的敵兵,一邊慢慢向敵將楊朝棟靠攏。將到近前時,她一頓猛殺之後,忽地縱馬騰躍,還沒待四周的人看清,她已把楊朝棟抓在了自己的馬背上,右手揮舞著長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敵將。眾敵兵見頭領被擒,頓時亂了陣腳,秦良玉的白桿兵乘勝追殺,殺得5000敵兵死的死,逃的逃,潰不成軍。
作者: 替更王    時間: 2014-11-3 06:44

對秦良玉巾幗不讓鬚眉的英勇行為,大明總督李化龍大為嘆異,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26歲的秦良玉,上鐫“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表彰。

攻下鄧坎後,剿匪大軍剩勇追寇,接著又順利地拿下了桑木、烏江、河渡三關,直達播州外圍的婁山關。婁山關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勢高峻險要,僅一條小路通過關口,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婁山關由於道路狹窄,無法通過大批兵馬,只宜智取,不宜強攻,秦良玉便幫丈夫定下了一個巧取的方案。這天凌晨,秦良玉與丈夫馬千乘雙騎並馳,沿正路攻向關口,只見兩杆長矛上下翻飛,擋關的敵兵一一倒下,而後上的援兵也無法一擁而上。當秦良玉夫婦並肩血戰、而敵兵越聚越多時,幾千白桿軍突然從關口兩側包圍過來,敵兵猝不及防,紛紛作鳥獸散。攻下婁山關後,叛軍失去了護身符,剿匪大軍一鼓作氣,攻陷了叛軍據點播州城,楊應龍全家自焚而死,這場曠日持久的叛亂終於偃旗息鼓、灰飛煙滅了。

平叛後論功行賞時,石柱白桿兵戰功卓著,被列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軍,秦良玉初次參加大戰,立下汗馬功勞,除受到重獎外,“女將軍”的英名遠播四方,聞之者無不肅然起敬。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丈夫馬千乘死於獄中。 《明史》記載說,石柱部民狀告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雲陽獄,不久馬千乘病死其中。但他真正的死因,其實是北京万歷帝派來的監稅太監丘乘雲向石柱索取賄賂,馬千乘自恃於朝廷有功,不予。這下可羞惱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馬千乘逮捕入獄,活活折磨而死,年僅41歲。

馬千乘冤死於獄中後,朝廷仍保留了他家石砫宣撫史的世襲職位。而這時馬家的繼承人馬祥麟年齡尚幼,朝廷鑑於秦良玉作戰有功,文武兼長,所以授命她繼任了丈夫的官職。

秦良玉毅然接過丈夫遺留下來的千斤重擔,來完成丈夫未竟的事業,繼續訓練白桿兵,管理石砫民眾,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明神宗萬曆末年,滿人崛起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以努爾哈赤為汗,建立後金,公然叛明。明神宗調集八萬大軍徵邊應敵,卻不料出師不利,八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遼東情勢危急,直接威脅著大明之都北京城的安全。朝廷急調全國兵馬赴援,秦良玉此時已經46歲了,仍然親自率領3000名白桿兵,連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兒子,日夜兼程北上衛邊,為國效力。

到了萬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桿兵已與後金軍隊打了幾場硬仗,大大挫傷了後金兵的銳氣。這時,明神宗駕崩,明光宗繼位,光宗在位僅一個月就崩逝,又由明嘉宗登上了皇帝寶座。

前後幾個月時間,明廷頻繁易主。後金乘虛而進,攻占了瀋陽,其氣焰十分囂張,秦良玉的大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為了搶回大明損失的國土,強渡渾河與後金兵激戰,無奈因寡不敵眾,秦邦屏戰死疆場,秦民屏身陷重圍。秦良玉聞訊後,親自率領百名白桿兵,渡河殺入重圍,拼死救出了弟弟,搶回了哥哥的屍體。其後,朝廷任命秦良玉為把守山海關的主將。

要塞山海關是東北通向內地的必經之路,後金軍屢次派重兵前來叩關挑戰,秦良玉都不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終使清兵無法得逞。一次,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帶兵巡關時,被敵軍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鏃,援弓搭箭向遠處的敵人射去,連發三箭,射死三個敵人,後金將領大為震懼,從此不敢輕易再來山海關挑釁了。

短短的時間內遭遇了兄亡子傷,秦良玉悲痛欲絕、肝腸寸斷,於是上書皇帝,陳述了自家軍隊作戰及傷亡情況,明嘉宗深為感動,下詔賜予秦良玉二品官服,並封為誥命夫人,任命其子馬祥麟為指揮吏,追封秦邦屏為都督僉事,授秦民屏都司僉事之職,還重賞了白桿兵眾將士。

山海關戰事暫時平息了,於是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返回之時,正趕上永寧宣撫使奢崇明起兵叛亂,奢崇明的黨羽樊龍佔據了重慶,聽說秦良玉帶兵回到了石柱,馬上派人攜金銀厚禮去與她聯絡,想請她共同舉兵;秦良玉大怒,當即斬了來使,火速發兵,溯江西上趕到重慶,出其不意地打敗了樊龍的部隊,攻占了重慶。緊接著,她又率兵直赴成都,徹底擊毀了叛軍勢力。朝廷聞報後,授秦良玉為都督僉事,並任命她為石柱總兵官。

當解除了成都之圍、秦良玉率領白桿兵騎馬進城時,成都的市民紛紛湧上街頭,扶老攜幼,爭睹女將軍的風采。這時秦良玉已是五十開外,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不但沒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煉得愈加英姿颯爽。成都民眾將她視為神明,紛紛在她走過的路上焚香跪拜,表達了對這位女救星的無限崇敬之情。

數年之後,貴州水西一帶再起事端,有一個叫安邦彥的匪首,在這裡自立為羅甸王,招兵買馬,很快佔據了貴陽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詔命秦良玉率白桿軍入黔平亂,秦良玉雷厲風行,很快就消滅了安邦彥集團,但在這場戰爭中,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戰死了,秦良玉再一次遭受了痛失親人的打擊。

明天啟七年,明熹宗駕崩,熹宗之弟朱由檢繼承皇位,史稱明思宗,即崇禎皇帝。此時的後金,已經改國號為清。清兵趁朝廷改帝之機,由蒙古人作嚮導,從龍井關越過長城,直奔通州,京師形勢十分急迫。明朝廷再次詔天下諸軍鎮邊勤王。秦良玉接旨後,帶領她的白桿兵,日夜兼程趕往京師,並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為軍餉,以補朝廷因連年應戰而造成的軍需不足。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