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劉邦“借”張良
[打印本頁]
作者:
中女情人
時間:
2014-10-13 07:00
標題:
劉邦“借”張良
各路反秦大軍會盟時,蕭何發現張良是個難得的謀國之才,就向急需人才的劉邦推薦,當時的劉邦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韓王借人,韓王同意借期3年。不料這一借,就為劉邦借出了一個漢家江山。
千古謀士話張良張良向來被世人推崇,每次提起他,我的思緒就不由飄飛到兩千多年前那風捲雲翻的歷史畫面裡。居“漢三傑”之首的張良為何封地不受、辭漢歸隱,是他報了國恨家仇實現了抱負?是他身纏病魔體弱多疾?還是他信奉道家學說淡泊名利?也許這些都有關係,但並不是最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殘酷的政治鬥爭,從而採取了明哲保身的策略。他的歸隱揭示了封建社會謀士難以擺脫的悲劇命運。 “運籌帷幄之中,決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這是漢高祖劉邦對張良的讚譽。張良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與他的歷史貢獻分不開。彼時,張良刺殺秦王不成,逃脫追捕四處躲藏,巧遇黃公石(姓崔名廣,齊國人,因避秦時苛政暴虐,隱居湖北谷城黃石山),苦讀《太公兵法》,成了一個深明韜略、足智多謀、文武兼備的智者。楚漢爭霸前,張良還只是韓王手下一個普通謀士,鬱鬱不得志。各路反秦大軍會盟時,蕭何發現張良是個難得的謀國之才,就向急需人才的劉邦推薦,當時的劉邦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韓王借人,韓王同意借期3年。不料這一借,就為劉邦借出了一個漢家江山。劉邦為成就自己的霸業,與項羽逐鹿中原。張良輔佐劉邦,歷經了智取宛城、攻破口關、鴻門歷險、火燒棧道、廣武對峙、鴻溝議和、修武奪印、移都長安、薦封雍齒等一系列驚心動魄的重大事件,展示了張良大智深謀、勝人一籌的才能和堅韌執著的性格,描繪了一幅幅楚漢爭雄、風雲際會的歷史畫卷。大漢一直沿用張良的策略從巴蜀走向全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劉邦奪取關中咸陽後,張良勸其不要迷戀富貴,貪圖金錢美色,要屯兵灞上,以防重蹈嬴秦的覆轍。鴻門宴上,張良為沛公解圍,避免了被頂羽所殺。劉邦被封為漢王后,張良隨其入蜀,並讓劉邦聯合彭越、英布等人抗楚,奉勸劉邦滿足韓信封王的要求以使他效力。張良還反對酈食其複立六國的請求,主張追擊項羽,不要放虎歸山,這些建議保證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奪取最後勝利。西漢初年,張良力諫劉邦封自己最不喜歡的雍齒為侯,起到了穩定人心軍心的作用。漢初,大臣們都主張建都洛陽,因為他們多是中原人,而張良卻力主建都關中,認為關中是金城千里的天國,既可固守,也可出擊。劉邦最終採納了張良的建議定都長安,從而奠定了西漢的百年基業。 5L7O“i8A8e
西漢之初,劉氏和呂氏兩大集團已初步形成,圍繞著更換太子產生了爭執。劉邦覺得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懦弱,喜歡戚姬所生的如意。呂后急了,便請張良出謀劃策。張良思忖,新朝剛立,需要穩定社稷江山,不能迴避呂后所求,便出計讓太子劉盈親自去請秦時隱士“四皓”出山。 “四皓”即東園公唐秉、甪裡先生週術、綺裡吳季實、夏黃公崔廣4位白髮皓須的老人,他們在秦始皇時期曾當過博士官,後不願與暴秦合作,一直在商山隱居。 4位老人德高望重,品行高潔,劉邦對他們非常尊敬,想請他們出山,但一直沒能請動。最後,“四皓”陪同太子入朝,劉邦見了,知道劉盈深得民心,從此沒再提換太子之事。此後,西漢王室的明爭暗鬥並沒有結束,劉邦、呂后為翦滅異姓,濫殺無辜,彭越、韓信等一大批功臣慘遭誅殺,張良忘不了韓信臨死前的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清醒地認識到如果繼續被劉氏集團所用,必然會同呂氏集團作對;若被呂氏集團所用,劉氏集團也絕對不會放過他。想起歷史上的謀臣們——李斯腰斬、韓非冤死、文仲自殺、屈原沉江——更使他堅定了歸隱的想法,所以劉邦封張良三萬戶齊侯他不受。張良最終退隱山野,閉門謝客,不問政事,專習道家導引之術,雲遊山水之間,逐步從“帝者師”退居為“帝者賓”。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