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日本兵地道戰
[打印本頁]
作者:
中女情人
時間:
2014-6-22 07:52
標題:
日本兵地道戰
1941年5月1日,日軍對冀中軍區發動了著名的“五一大掃蕩”,由於敵強我弱,八路軍各部紛紛邊打邊撤,向平漢路以西的山區轉移。為了堅持當地鬥爭,鼓舞軍心士氣,冀中24團奉命留在當地,繼續與日軍在平原地區作戰。
當時的冀中,被日軍用封鎖溝條塊分割,碉堡炮樓密布,在這張蜘蛛網上,一兩千號人的24團,是怎樣把自己像影子一樣隱藏在這片土地上,並堅持作戰的呢?
說起來地道戰,那在我們老家,可不是新鮮事兒。一千年以前,河北人就在玩這個勾當,幹這個買賣的,就是評書《楊家將》裡面的六郎楊延昭。
當時,因為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北宋政權不得不在河北平原面對遼軍的鐵騎。雖然建立了瓦橋關等三座雄關,但關口畢竟是可以被繞過的,如何在平原實現對敵軍騎兵部隊的抗擊,成了宋軍的一大課題。
這裡面還有一個政治問題澶淵之盟後,宋遼畢竟“約為兄弟之國”。遼國弟弟到宋國哥哥的地盤上打草谷,屬於促進雙方交流,宋國哥哥要是在地盤上修點兒防禦工事,卻會引發外交問題–這表明哥哥對和平沒有誠意阿。
遼國人自然是有道理的--你看,我這兒,可什麼也沒有修啊。
拳頭沒人家大,啞巴虧就是這樣吃的。
所以,像秦始皇一樣修長城是不要想了。
好在北宋雖然在戰術上頗為迂腐,卻是我國古代罕見的重視軍事技術發展的朝代。到底被他們想出辦法來。宋朝一反各代移民戍邊的傳統,把宋遼邊境的居民全部撤離,在當地大辦植樹造林,搞起了野生動物保護區。經過多年的努力,宋遼邊境成了一道寬達數十里的“綠色長城”,叢林地帶騎兵難以通行,有效地阻止了遼軍的滲透作戰。
這回輪到遼軍吃啞巴虧了–綠色工程,是人類共同的夢想,你當弟弟的好意思不讓當哥哥的種樹?
不過,光種樹是不夠的。萬一遼軍突破這道地障,宋軍步兵的機動力不及對方,在野戰中經常想打打不著,想跑跑不過,十分被動。所以據說楊延昭擔任高陽關都總管的時候,發明了一個新的戰術–在地下修長城。
這就是保留至今的“楊六郎藏兵洞”。依托城池,宋軍使用地下通道連接本方各要點並延伸到野外,必要時人員可以從地下通道中接近敵軍,發起突然襲擊,也可以在遭到敵軍攻擊時通過地道撤離。
遼軍的戰馬不能鑽地道,只能徒呼奈何......
這種地下通道,至今存留數十里,採用磚砌,內部照明,儲存設施俱全,令人嘆為觀止。
只是再好的工事,也要人去守的。六郎以後,北宋軍隊漸漸腐敗,當金兵入侵之時,河北守軍一潰千里,幾乎沒有像樣的抵抗,藏兵洞,自然也沒有用上。
地道戰真正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還要到抗日戰爭時代。電影《地道戰》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揭示了當時河北軍民怎樣在平原上利用這一獨特戰術手段與機動火力都處在絕對優勢的日軍周旋。至今,在河北冉村(即《敵後武工隊》中描述的大冉村),焦莊戶等地,都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地道,讓人可以領略其風采。
然而,《地道戰》畢竟是一部電影,實戰中地道戰的作用究竟如何,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其中,也不乏“土八路,瞎胡鬧”的觀點。
2008年11月,筆者在北京總參三部幹休所採訪了現已離休的原冀中24團作戰參謀劉居仁。劉老回憶,地道戰是八路軍能夠在平原堅持的重要作戰手段,他本人就是一個地道戰的受益者。 1942年夏末,他在和另一個團的作戰參謀取聯繫時,與日軍掃蕩部隊在中閭一個村子狹路相逢。兩人見勢不妙匆忙躲進了地道。此時日軍騎兵就在地道上方通過,蹄聲如雷。劉老回憶當時最擔心日軍的戰馬把地道頂蓋踏破。
1941年5月1日,日軍對冀中軍區發動了著名的“五一大掃蕩”,由於敵強我弱,八路軍各部紛紛邊打邊撤,向平漢路以西的山區轉移。為了堅持當地鬥爭,鼓舞軍心士氣,冀中24團奉命留在當地,繼續與日軍在平原地區作戰。
這個團真的在冀中堅持了下來,日軍屢次試圖捕捉該部,卻因為每次無法掌握其行踪而失敗。但剛一鬆懈,某個防範不周的汽車隊,又會被這支部隊打一個人仰馬翻。日軍眼裡,行跡飄忽的24團成了冀中平原上的“幽靈部隊”。
當時的冀中,被日軍用封鎖溝條塊分割,碉堡炮樓密布,在這張蜘蛛網上,一兩千號人的24團,是怎樣把自己像影子一樣隱藏在這片土地上,並堅持作戰的呢?
對劉老的採訪,基本揭開了這個謎。
日軍想找一兩千人的24團,恐怕是找不到的。整個24團,分散在根據地和游擊區的各村地道中,只有當有戰鬥任務的時候,部隊才會集中,打完又分散開來,連團長也不例外。劉老回憶,他一次接到偵察參謀的情報,要向團長匯報,是換了三次接頭地點,最後在一口井中暗藏的地道裡找到團長的。當晚,通過通信員召集團部人員和兩個連隊集中,第二天,打了日軍一個“宣撫班”。
按照日軍想法,一個團,總要有個團部,有各個部門,直屬隊,勤務兵,參謀,電台,輜重……帶著這種框框去找,那永遠也找不到24團的。由此可見地道在平原敵後作戰中的作用。
這種堅持,常常要付出血的代價。地道最初的目的只是隱蔽,分散的部隊藏在地道中,一旦被發現,沒有足夠的戰鬥力與掃蕩敵軍抗衡,全靠當地人民的掩護。劉老回憶當年曾有一名美軍情報官杜倫上尉到冀中考察,被日軍困在地道中。由於杜倫沒有經驗,把一個筆記本丟在了房東家裡,結果房東大娘被日軍嚴刑拷打,割掉了十指,但始終沒有供出地道的秘密,杜倫因而脫險。
所謂“魚離不開水”,大約如此。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