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的控制
國王約翰三世決定用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府取代領主低效率的統治。為了加強王室的控制,他任命在印度有豐富經驗的一個葡萄牙貴族索薩(Tome de Sousa)為巴西總督。他在1549年就任,為殖民地建都巴伊亞(薩爾瓦多),在此後214年中幾屆總督在這裡進行治理。在封地上派駐對總督負責的當地官員,沿海岸一帶建立戰略要塞。在城市中建立與葡萄牙類似的市區機構。這時巴西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移民。到1600年,巴伊亞和伯南布哥(累西腓)各有2,000名白人,非洲黑人奴隸和改變信仰的印第安人的人數則是其兩倍以上。
巴西帝國(1822?1889)
獨立後的最初幾年困難重重。國家在自治方面毫無經驗,皇帝獨裁專制。當制憲國民議會無法控制時,佩德羅一世於1823年解散了制憲國民議會。他於1831年4月7日正式退位,讓位於年僅5歲的兒子唐佩德羅•德阿拉坎塔拉(Dom Pedro de Alcantara)。1840年7月23日國會兩院宣布唐佩德羅•德阿拉坎塔拉已經成年。
(3)過渡到民主。1978年11月蓋澤爾親自挑選的接班人菲格雷多(Joao Baptista de Oliveira Figueiredo)將軍在選舉中獲勝當選總統。蓋澤爾在離職前廢除了一切緊急事件時適用的法律(1978年10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廢除了《第五號制度法》)。1979年國會宣布大赦,恢復1961年以來喪失政治權利者的這些權利。恢復了政治自由,重新活躍的言論自由導致熱烈的政治辯論。 作者: 中女情人 時間: 2014-1-7 06:58
文人政府再次執政
在1985年1月的間接選舉中,選舉團選舉內維斯(Tancredo de Almeida Neves)為總統,薩爾內(Jose Sarney)為副總統,摒棄了軍人支持的候選人。內維斯本應在1985年3月中旬就任,但未就任即因病去世。副總統薩爾內就任,成為1964年以後巴西的第一任文職總統。他面臨著再次民主化的政治危機︰債務、通貨膨脹、蕭條和失業等經濟危機;貧困、不公正的社會危機。更廣義地說,這些危機向新興的民主挑戰。
90年代初期,巴西的政局仍然不穩定。原因有很多︰選民漠不關心、失望和冷嘲熱諷;舊政權中的名流和軍人起消極作用;政黨軟弱無力,例如它們倚靠個人而不是政綱,沒有辦法解決國家面臨的基本社會經濟問題。在1985年總統選舉中曾占支配地位的一些政黨於1989年12月的選舉中甚至沒有進入最後決選。在這次最後決選中,人數很少的民族復興黨的科洛爾(Fernando Collor de Mello)同勞工黨的達席爾瓦(Luis Inacio da Silva)競爭總統職位,勞工黨提出了結構嚴密的政綱和理論。科洛爾的競選政綱是主張經濟發展,實現現代化,反對政府貪污腐敗和效率低下。結果是科洛爾贏得43%的選票,達席爾瓦贏得38%的選票,19%的選票為棄權或無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