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曹操的為人
[打印本頁]
作者:
大袋淫魔2005
時間:
2013-11-23 12:12
標題:
曹操的為人
280年,西晉一統中華,因為其代替曹魏是不流血的政變,因而認為其江山是傳承於曹魏,故大為敬重被曹魏視為太祖皇帝的曹操。年年祭祀不斷,在修三國志時也處處做到「為尊者諱」,無一處直呼其姓名,皆用「太祖」或「曹公」稱之(連劉備在《三國志》中都被直呼姓名三次,孫權四次)。且在《三國志》中多處贊揚曹操,最後用下面一段話贊美曹操:「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
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至東晉時,五胡亂華,殺害漢人無數,奴役漢人千萬,禍害北方漢土,南方的漢人恨透了五胡。到了東晉末年,沒想到他們驚奇的發現,383年,鮮卑人竟立國號為魏,拓跋硅也自稱魏太祖武皇帝,年年祭祀曹魏太祖皇帝,稱鮮卑人是承其江山,因為拓跋硅之先祖拓拔力微,曾被曹操冊封過,因而尊崇曹操。這一尊不要緊,民間把對五胡的恨轉加到曹操頭上,第一波反曹風興起,雖然遠沒有後來厲害,但卻是反曹風的開端。《曹瞞傳》等反曹書興起,大抵是說其殺害忠良,多疑猜忌之事。這大多是民間流傳,東晉官方還是照祭祀曹操如故。到了420年,南朝劉宋代東晉,劉宋皇帝皆是漢朝皇帝之後,故心中恨曹,廢停祭祀曹操,且在其文學家裴松之對《三國志》的注中,開始出現反曹之語,如殺呂伯奢一家事,出現在裴松之的注中,當然,他說明了當時呂伯奢不在家,殺的是他的子侄,而且絕對是誤殺,曹操說的「寧我負人,勿人負我」也是「嗆然曰」的,也就是悲嘆著感慨著說的,是給自己找理由,不是理直氣壯說的。同時在同時期的《世說新語》一書中,亦多有辱罵曹操之文。 至隋朝一統江山,只有外祖母是漢化了的鮮卑人的漢人隋文帝登基,這時鮮卑人要麼漢化,要
麼遠逃漠北突厥人處為客。隋朝受鮮卑北朝影響,尊重曹操為英雄,恢復祭祀曹操。唐朝取隋朝江山,唐太宗對曹操的評價較高,稱他「若無多疑猜人之性,幾為完人也」,在《祭魏太祖文》中,唐太宗這樣寫道:「昔漢室豆分,群雄岳立,夫民離政亂,安之者哲人;德喪時危,定之者賢輔。伊尹之臣殷室,王道昏而復明;霍光之佐漢朝,皇綱否而還泰。立忠履節,爰在於斯。帝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往代。觀沈溺而不拯,視顛覆而不持,乖徇國之情,有無君之跡。既而三分肇慶,黃星之應久彰;卜主啟期,真人之運斯屬。其天意也,豈人事乎!」,他很愛曹操,但又說過:「曹操「觀沉溺而不拯,視顛覆而不持,秉鈞國 之情,有無君之跡」,指稱曹操確有反心,也有過錯,這點該貶。這就是唐朝人對曹操的評價,「七分功,三分過」。在漢族人心中的曹操的形像大為回升了。 唐朝後期有一首《鄴中歌》評價曹操是「功首罪魁非兩人,流芳遺臭本一身」,還說「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為王」,還說不能輕易評價曹操,因為「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給了曹操一個五五開的評價,開始功過各半了。 五代時南唐自
比孫權之吳國,視後周與後繼的北宋為曹魏,故又恨起曹操來,多做一些故事辱罵曹操,多是他不敬聖上,心懷篡逆之心,殺害忠良,多疑猜忌之事。到了發明女子纏足的後主李煜時,這種故事更是到了極點。至北宋時,程頤等開始創立理學,最講忠孝二字。因此最恨曹操。蘇軾在《前赤壁賦》中還贊揚曹操「故一世之雄也」,卻又說曹操遺言是「非英雄之語,乃女子之狀」,還說「其一生奸偽,由此可知」。蘇軾在《東坡志林》中,生動的記載了民間聽聞三國故事的感受:「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備〕敗,頻皺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者。」,可見北宋民間已經普便反感曹操。 到了南宋時,朱熹大倡理學,最恨曹操。南宋朝庭不故曹操是漢人的簡單事實,指稱曹操是「當今女真、蒙古胡虜也」,故又學六朝事,寫文罵曹操。蒙元雜劇中也痛罵曹操謀反,意在指責漢人不該反蒙古。蒙元末年成書的《三國演義》中也尊循此理,罵曹操為奸賊,但是也還是有對曹操的正面描寫,如謀殺董卓,獨軍追董卓,禮待關羽等,也還是稱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並引用了《鄴中歌》一詩,來評曹操。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