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野釣技巧
[打印本頁]
作者:
中女情人
時間:
2013-7-13 09:43
標題:
野釣技巧
釣魚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動,要想釣好魚,要學習很多知識,如果是外行的話一定想不到。氣象,物理,化學,地理,數學等很多很多知識都會運用到垂釣當中。
出去釣魚天氣是關鍵,你不了解氣象知識行嗎?請等著遭罪不是?你的浮標等,浮力,水體密度。說的太詳細說不完。化學知識?釣魚有小藥是吧?我身邊的釣友很多不太在行的人就這麼說過我,這兄弟釣魚有小藥,呵呵,小藥是什麼?不過是一些化學的元素,和一些有機物的濃縮體。不說這些了。三天三夜說不完。我很喜歡野釣就說說我出去釣魚的一些經驗給大家吧!野外垂釣的絕技其實也不是什麼絕技,只是一些經驗罷了。
天氣、風向最關鍵:夏秋季節悶熱的天氣多。應該選擇早晚舉竿,待到微風吹拂,波浪起伏時迎風下釣;小雨天和陣雨過後,魚兒尤為搶食,此時釣魚,定有收獲。
水色、水深有講究:水太渾釣魚最好的水色應是淡黃色,水中有魚腥味。夏秋季節釣魚的水深3∼6米為宜。
認真選擇窩點:觀察魚情選窩時必須棋高一著,伸向水中的崖石、亂石、缺口、土包,水中有木樁、橋渠、樹木,水底下凹凸不平的地方都是好釣點,只要細心選擇,總會有的。同時註意這些地方是否有魚星翻湧。
誘餌、釣餌力求經濟管用:當定好窩點後,提前一天將整塊的菜餅、麻餅、糠餅破成拳頭般大小,用青草包好拋向窩中,量在5公斤左右,其特點是誘魚時間長,釣餌用而粉、蠶豆粉加適量香精、白糖調勻,鯉魚、鯽魚、鯿魚很愛吃,另外準備一些活餌,供草魚、青魚食用,這樣會出現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情況。
起竿、遛魚有技巧:魚在吸吮時,有送漂、沈漂、抖漂之分,適時起竿很關鍵。大魚掛上後,盡量不讓其掙紮掉頭向深水逃竄,當它原地打轉或原地不動時,趕快繃緊竿線,不讓其喘息。在向兩側遛魚時,竿尖須向上繃緊移動,不可用竿斜帶,反向遛魚時,先將魚頭折回來再遛,否則容易脫鉤。
臺釣多用細線小鉤,對付小雜魚有先天的優勢。要讓這種優勢轉化為實際的效果,有以下幾點須註意。
首先,要使用黏度大、有一定硬度的面類餌,每次只裝芝麻或半個綠豆大一小粒。這是釣小雜魚的關鍵。實際上,使用較大的鉤,在保證較大靈敏度的前提下,上很小的面餌,中魚率也是比較高的。因為大鉤,再加上小粒餌團,直徑一般都小於魚口腔張開的直徑,能夠被小魚把鉤尖和餌銜住。當然,大鉤比不上小鉤,而且大鉤釣小魚鉤尖須特別鋒利才行。
其次,小雜魚多的情況下要釣靜不釣動。小雜魚和魚白魚、魚餐條一樣,特別愛在水的中上層搶食,但它們的口腔又較小。所以,鉤子在運動中,即使用了小鉤小餌,也難以看出魚的咬鉤信號。鑒於此,筆者才提出釣靜不釣動。在需要釣餌動一動時,還是要動的。
大漂配大墜:讓釣餌迅速下沈,減少小雜魚掠食的機會。
根據魚情用餌:紅蚯蚓一類的蟲餌,對鉤的附著力強,用一點蘸粉或包餌,就可以把小雜魚留在水的中上層,餌也不容易被咬壞。但如果用的是面餌,那就千萬不要用蘸粉釣,否則小雜魚會讓你忙得只顧上餌。人們常把魚餐條魚也叫做小雜魚。魚餐條魚口裂大,吃食快,用紅蚯蚓作餌,上得再小提竿成功率也不高。但小鉤面餌,不論釣靜還是釣動,提竿成功率都很高。 另
外,人們對蝦、蟹一類的東西十分的頭疼。釣又釣不上,有了螃蟹、大紅蝦和小草蝦別的魚又不敢來,因此就有了“釣魚上蝦,趕快搬家”的諺語。今年6月初,我發現了一種釣蝦釣蟹的好辦法,鉤尖能刺進蝦蟹嘴里,絕對不是胡打冒撞。
釣獲小草蝦、大龍蝦(大紅蝦)、螃蟹關鍵有二:一是鉤,二是餌。當然也包括靈敏的釣組,準確提竿時機的把握等等。
我釣蝦蟹的釣法是普通的臺釣法,調得很靈敏,鉤子到底。鉤是伽瑪卡茲丸袖7號上黑和海たなで6號上黑鉤。至於別的型號、大小、顏色和鉤條粗細的釣效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估計鉤條細、鉤子小、黑色,特別鋒利的鉤較好。
用餌是釣蝦的最關鍵環節。所謂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釣蝦的關鍵就在這里。必須用新鮮的蝦肉(小草蝦、大紅蝦都可以)摻入適量面粉(生的小麥面)充分揉搓,便餌變得既腥又黏且硬,每次只在鉤尖上一小粒,在鉤上捏服貼。這樣的餌蝦蟹一時弄不脫。當它舉釣餌爬過一段距離,送到嘴里時,點點、停停,平移一段後信號便會加大,立即提竿,正好可以鉤中蝦、蟹的嘴。我用這種辦法釣大紅蝦,曾創下連續8次提竿不拉空,連扯8只大紅蝦的紀錄。
為什麼這麼說?浮漂頻動卻老是扯空,換了同型號的新鉤後效果立馬改變,這是因為以前的鉤子鈍了,用新的魚鉤顯得靈敏度更高。魚鉤仍然鋒利卻扯不上魚,換用別的偏小的鉤,效果又變好了。這是因為鉤型號不對,大了。釣小的魚用大團的面餌,提竿不中魚,換小餌後中魚率高,這樣較小的餌又顯得靈敏度高。粗線和細線也有類似的現象。在這里,鋒利小鉤、小粒釣餌和細釣線顯得靈敏度高,是因為它們方便魚的攝入,一觸即掛,不會滑脫。
我現在用的鉤,以伽瑪卡茲為例。釣手竿,丸セ、丸袖和伊豆7號用的最多,最大不超過12號。チス鉤為0。8-1號,最大不超過2號。
許多人是抱著釣大魚的幻想使用粗線大鉤和較大塊釣餌的,還有不少人是為了節省開支。通常情況下一副粗線大鉤可用半年以上,有的周末垂釣族能用二三年。但是我要說,這樣做不僅會減少釣獲量,而且會大跌頻頻上魚的樂趣。我常用的腦線,早春多為0。6-1。5號,夏秋為1。5號和2號;主線,早春為1。5-2號,夏秋為2-3號。腦線越細換得越頻繁,就能保證釣線的性能,即使是在早春,對付一二千克的魚也不在話下。不過有時鉤子太細太小,魚嘴太嫩,掛的不是地方,可能會割豁魚嘴跑魚。盡管如此,細線小鉤提竿成功率較高,大魚咬鉤的概率更大,這使我一直對小鉤細線情有獨鐘。
浮漂的靈敏度表現在四個方面:1、漂體的大小;2、漂身的線條及外觀;3、浮漂的穩定性;4、漂尾的粗細。漂體的大小和靈敏度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體積大的漂靈敏度差,小漂靈敏度高。在這里,筆者僅對浮漂的穩定性和漂尾粗細對靈敏度的影響作詳細敘述。
浮漂的穩定性和靈敏性是一對矛盾。穩定性好的漂,當受到一定的外力幹擾(風浪和魚攝食)時,會失去平衡,但是能夠迅速恢複到平衡位置。穩定性特差的漂,外力一幹擾會使浮漂的動作幅度變大,恢複平衡的時間變長,使釣手一時難以捕捉到魚的咬鉤信號。因此,浮漂需要一定的穩定性。但過於穩定也是不好的,它會使魚咬鉤的信號變弱。
一支浮漂,它的穩定性是受其重心(包括懸於水底的鉤、墜、線、餌的重力,它們的作用點在漂腳)和浮心支配的。浮漂的重心就是漂的各部分及作用於漂腳的配重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浮漂的浮心,是浮漂浸入水中部分的體積中心,相當於浮力的作用點,浮漂的自重越輕,配重越大,則重心越低;浮漂上部分的體積越大則浮心位置越高。這樣的漂浮心在上重心在下,重浮心距離很大,穩定性很好。和上述情況相反,自重大、體積小、負重小、浮力泡位置低的浮漂,浮心和重心位置相距很近,穩定性降低,靈敏度提高。但二者位置過近也是不好的。浮漂“過敏”,稍有風吹浪動魚觸鉤,浮漂就會亂動。當二者位置重合或重心高於浮心時,頭重腳輕,浮漂就站不住,釣不成魚了。
穩定性不同的漂用途不盡相同。淺水、靜水多用靈敏度更高的漂;深水、風浪大對穩定性的要求較高。
空心塑漂自重最輕,做的漂一般能具有很好的穩定性,但將浮漂做小可以提高靈敏度;普通的軟木材質較重,漂不能做得太小,加大體積可以提高穩定性。材質比重比較適中的巴爾杉木、通草、孔雀翎等,結合對不同工藝參數的選擇以及對外觀的精雕細刻,浮漂可以做得比較完美、各具特點。
大家都知道,細尾的浮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漂尾細、單位長度(目)的浮力小,一枚魚鉤和釣餌對應的目數就比較多,魚向上提動釣餌時,上浮的目數就比較多。但漂是不是越細越好呢?太細的漂,在魚向上提動釣餌時,送漂幅度變大,但太大的送漂也沒有必要,我們平時看送漂,2-4目也就夠了。太細的漂給看漂帶來難度,漂尾強度大大降低。
休閑臺釣,關於漂的目數和鉤的重量有一個大致的數據可供參考:一枚魚鉤在水中的重力相當於1-3目的漂尾浮力比較合適,這樣,既可便於觀漂,又可以得到很好的送漂信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魚鉤大小因魚而異,漂尾粗細因鉤而異。釣大魚,用漂尾粗的漂,釣小魚用細尾漂。
釣組的靈敏度,按我理解就是釣餌被魚攝入的難易程度。釣餌近乎全部懸浮狀態,魚攝食容易,靈敏度就高,反之靈敏度低。怎樣改變調目和釣目來獲得釣餌在水底的不同狀態,各報刊討論較多,相信釣友能夠自行解決。釣組靈敏的總特征,除了前面講過的合理選擇鉤、餌、線以外,就是鉤餌的懸浮程度大,水面露出的目數少。
歡迎光臨 桑拿街論壇 (http://sauna-88.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